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按规定,一国发生国君去世、新君即位等重大事件时,必须向盟国通报,当然也必须向盟主汇报。
但新任国君鲁文公因为要处理国家大丧实在太忙,所以没有亲自赴晋国向晋襄公汇报,只是派出卿大夫公子敖出使晋国。
晋襄公处理完了一大堆事后,发现鲁国的这个问题线索还没有处置完毕,那现在可以腾出手来要教训鲁国了。
晋襄公之所以必须教训鲁国,那是为了维护晋国霸主权威的需要!
父亲晋文公以及历代晋君好不容易把一个强大的晋国交给自己,无论哪一方面都要将晋国维护好。
所以,在晋襄公时代的晋国,真的很忙很忙,单单史料记载的事件便相当多。
关于鲁国的事,则记载得更为详细。因为史料中有一部份量很重的《春秋》,这正是鲁国人编写的。
听说自己将要受处分,鲁国国君鲁文公慌了,他马上作出补救措施:带了大把的财物去晋国朝见晋襄公。
晋襄公一看,哟,服软了啊,但总不能这样放过你鲁国吧。太傅,你辛苦一趟,去接见一下鲁侯吧。
太傅,即阳处父。
公元前625年4月13日,阳处父受命,在晋国接受了走了将近一个月才到达晋国的鲁文公的朝见。
这代表什么?
这代表晋国正式开启了大夫级别的官员,接受诸侯国国君朝见之先例!
按理,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你晋国再强大,大夫就是大夫,人家国家再弱小,那也是诸侯啊,两国的外交活动,必须讲究一个外交人员地位上的平等。
你晋国太霸道了吧?
但晋襄公就是要立威,就是要霸道!
而且,晋襄公也实在太忙,老是把精力放在接见各国国君一系列繁文?节的朝见礼仪上,寡人治什么国理什么政?
晋襄公此举不但开启了在晋国由大夫接受诸侯国国君朝见之先例,还开启了在整个春秋江湖,由大夫接受其他诸侯国国君来本国朝见之先例!
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然后对晋国来说,这就形成了惯例。
过了两个月,即公元前625年6月,晋襄公在垂陇,即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召集了一个小规模的诸侯会盟,参加的国家有鲁国、陈国、郑国、宋国等五国。
这一次,晋襄公依旧没有亲自参加,他派出了大夫士谷全权代表自己。
士谷是晋献公时期赫赫有名的士?之子,这里开始登上春秋江湖舞台。
在接下来的晋国风云中,士氏家族将继续着先祖的荣耀。
这次会盟主要商讨的是卫国居然入侵晋国该受何种处罚的问题。
就在这次会盟中,陈国替卫国讲了好话。
再加上卫国逮捕了执政大臣孔达,主动并交给晋国处置,所以晋国最终放过了卫国。
由士谷代表晋襄公主持的诸侯会盟,进一步展示了晋国的强势,也令天下诸侯不安起来。
这叫什么?
这叫强权政治!
但晋襄公实在顾不过来,因为他确实是够辛劳的。将中原诸侯那些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了,晋襄公又得提防西方的秦国了。
秦国在做什么?
秦国在酝酿着复仇行动!
崤山之战、彭衙之战,秦国接连惨败于晋国,再是晋国组织了诸侯联军讨伐秦国,夺取了秦国重镇汪邑和彭衙。
短短三年间,三次军事上的失利,秦穆公坐不住了。
此时的秦穆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他本坚定地执行着历代秦国国君既定的战略方针:
东进,向中原靠拢,融入华夏中原,成为华夏中原一分子。
但是,在强大的晋国面前,秦穆公几乎要失望了。
他已经很努力了,而且也获得了河西五城,将秦国的疆域东进到了黄河,达成了与晋国以黄河为界的伟大战略目标。
但他再也无法前进了,因为晋国实在太强大了。
秦穆公必须调整对秦国的战略方针。但连续三次失利于晋国,这还怎么调整?
这口气必须先出掉!
秦人本就是血气方刚的,秦穆公虽然是花甲老人了,但他必须要为秦国做最后的一件事:如当年韩原之战那样,再次打败晋国!
关于秦国的情报不断传到晋襄公手里,晋襄公皱着眉,思忖着该怎么来应付来自秦国无休无止的军事行动呢?
晋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会议召开了,赵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公,秦国屡屡败于我国,这口气放在谁身上都吃不消。
现在,我们南有楚西有秦两大主要敌人。相比秦国,楚国更令人担心。
楚国始终不服我们晋国,他们一直在争取陈、蔡、许、江、郑等国,一个不慎,这些墙头草便会倒向楚国。
据臣所知,秦人好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不让他们得到一些便宜,那他们一定会死打蛮缠下去,这将耗费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依臣所见,对秦国,我们作好败一仗的准备。
但要做到败而无损,既要让秦国出了气,挣回点面子,同时要向秦国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让他们知难而退。
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组织联军,以被秦国侵犯为理由,给秦国以更大的打击。”
不愧是赵衰,这样的想法是战略性的。
只要你秦国再来进犯晋国,那我们晋国便输你秦国一阵。
用赵衰的原话讲,这叫避其锋芒。
但要满足四个战略目的:一是保证输而无损;二是给你秦国一点面子;三是展示军威;四是积累以后收拾你秦国的借口。
对秦国的战略方针就这样定下了,而秦国的报复性行动也不出意料地来了。
公元前624年夏,秦穆公亲率秦军主力,以孟明视为帅,白乙丙、西乞术为副,渡过黄河,浩浩荡荡向晋国杀来。
这一次,秦穆公甚至烧掉了渡船,向全天下展示了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秦军将士士气极度高昂,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气势非常令人震撼。
放着这样一支军队,晋国哪怕国力再强,如果想要硬碰硬与秦军对战,极有可能失败!
哪怕是侥幸取胜,那也应该是惨胜。
如果这个时候楚军进犯,那晋国霸业极有可能在晋襄公时代便被终结!
如果没有赵衰为晋襄公提出的“避其锋芒”方针,晋国真的危险了。
现在,晋襄公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命令全军将士,避免与秦军接触,坚守城池而不出战!
秦军渡过黄河烧掉渡船这样的举动,被后来项羽给照搬了,并演绎了一场“破釜沉舟”的经典战例,即巨鹿之战。
把这些实践提升到理论水平,那就是后来兵家提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早案例。
这样的军队是可怕的,甚至是不可战胜的。
但晋国就是那样强大,他们只用了一招,就轻轻松松破解了秦军的一切准备!
晋军采取了避其锋芒的战术,任凭你秦军怎么嚣张,广袤的晋国土地上,就当你们来旅游吧。
秦军在渡过黄河前,首先夺回了原本是秦国后来被晋军夺取的汪邑和彭衙两邑。
渡过黄河后,秦军攻取了晋国的王官和郊邑。
在王官,秦穆公摆开了架势。
可恨的晋国佬,那就在这里,与寡人打一场吧。
但是晋军就是避而不出,秦穆公知道,想要与晋军决战的计划落空了。
那就这样了么?
是的,只能这样。
无奈之下,秦穆公命令秦军再次南下自茅津渡渡过黄河,直抵崤山。
在那里,秦穆公收拾了公元前629年前战死于崤山的三千秦军将士尸骨,就地掩埋后撤军回国。
秦国,总算是对晋国取得了一场象征性胜利。
但秦穆公也好,孟明视也好,对这场胜利只能说是苦笑。
因为,秦军根本没有撼动过晋军半毛,最多也只是收回了被晋国占领的两个城邑。
至于占领了晋国在黄河以东的王官和郊邑,那对秦国来讲是两块飞地,根本无法管理。
秦国无非就是取得了一场胜利,晋襄公估量了一下,晋军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晋国的损失,无非是在外界名声上,晋军战败了。
其实晋军根本没有战,败的结局却是为了今后更大的胜利打个基础罢了。
秦国也终于想通了,这个世道,只要有晋国在,那秦国想要继续东进只能说是痴人说梦。
秦人的梦想,那就去西方吧。
从此,秦国调整了战略,将东进改成了西拓。
正是这个战略方向的调整,最终了秦穆公的伟业。
在秦穆公的最后几年里,秦国大举兼并吞灭西戎少数民族部落,史称拓地千里灭“国”十二,成就西方霸主!喜欢春秋晋国风云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