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阻碍大明中兴,国丈也砍,朕说的 > 第139章 东南起变!疲明之策!

第139章 东南起变!疲明之策!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渊阁,左光斗、顾大章等六人奉诏到来。

    “臣等叩见吾皇,吾皇万岁。”

    六人行完君臣大礼后,朱由检目光深邃的开口道:“诸位爱卿,可知朕唤你们来所为何事?”

    六人相互对视一眼,有些疑惑,他们六人目前都在朝中担任要职,同时也是仅存的东林党人。

    “陛下有训示可直言,我等深受皇恩,定然为君赴事。”顾大章直性子人直接开口。

    “你们先看看吧。”朱由检挥手示意王承恩把几本册子拿出来递给几人。

    “复社成员?为何会这样?”

    “此事若是当真必定与东南有关!”

    “真是混账!陛下,老臣请旨,把这些贡生全都抓起来!”

    左光斗几人有些气愤的大声怒斥。

    他们身为东林党的领军人物,对于自己身党派的诉求和人群早已经看清楚了。

    现在的东林党早已经失去当年那种为国为民,尽心做事的初心,现在的东林党人多是鼠目寸光,争权夺利的自私小人。

    “呵呵,这些贡生已经被朕下入诏狱,你们看到这些都是他们的口供!”朱由检冷笑道。

    左光斗眉头微皱:“陛下,张溥、张采等人皆是东南复社成员,若是陷入诏狱身死,这在东南影响有些大啊。”

    “陛下,东南之事涉及南直隶,江苏,浙江等整个江南地区,江南又是朝廷重要的赋税来源,情况极为特殊,眼下我朝局势不稳,要徐徐图之才是,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魏大中急声出言提醒,其余五人也纷纷出言附和。

    他们六人自从被朱由检暗中救下后,已经被彻底折服,化身为皇帝的铁杆迷弟。

    “朕知道,那些贡生在诏狱中只是受些皮肉之苦,朕可没说要杀他们。

    他们赶在东华门议政背后定然是东南之人怂恿,现在被抓入诏狱,东南之地定然不稳,朕想派一人去东南安抚一番,不知诸位爱卿推荐何人前去?”

    “陛下,老臣愿往。”杨涟率先出列回话。

    “陛下,臣也愿往,臣家中乃嘉兴府人,在江南官场脸熟。”魏大中也迈步出言。

    朱由检看着二人,沉吟道:“二位爱卿同去吧,东南之地情况复杂,一人估计有些吃力。”

    杨涟个人履历极为丰富,在万历朝中进士,后任户科、兵科给事中,又在光宗时被任命为顾命之臣。

    魏大中在万历朝时师从高攀龙,后中进士,担任吏科给事中,在魏忠贤主政时,敢直接和魏忠贤叫板硬刚,是个硬骨头,后世更是称其为天启朝刚强第一人!素有骨鲠之臣的雅称。

    “不过,朕要你们年后在启程去往东南,贡生之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东南扩散一番,你们到了以后,必须一人黑脸,一人白脸,主要任务就是稳住东南之地,等待时机成熟。”

    二人相互对视一眼,瞬间明白皇帝的意思。

    君臣几人又对东南之地密聊一个时辰后,六人才退走。

    朱由检背手站在巨大的坤舆地图前,目光深邃的看着,心口宛如压着一块巨石。

    过完这个春节,便是崇祯元年,也就是从这年开始,全方位的灾难正式降临,这种压力一直在自己心中成为一个大石,哪怕是他作为后世之人,也有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感。

    又是几日时间过去。

    十几名贡生被抓的消息已经在南直隶,江南地区传遍。

    南京户部衙门中。

    一众东林党大佬齐聚。

    “诸位,已经收到确切消息,张溥、张采等十几名贡生被锦衣卫抓入诏狱中。”率先说话的是周延儒,不过也只是丢出一句便不再作声。

    “邹大人,您出的这个馊主意看来在陛下跟前行不通啊!”

    钱谦益言语带着讥讽看向对面的一人。

    “钱大人,这个时候了,就不要马后炮了,还是想想怎么把张溥、张采兄弟等人救出来才是。”杨廷枢把玩着手中的鼻烟壶发言。

    “救?怎么救?他们可是被关在诏狱中,没有陛下的亲自命令,谁敢把诏狱中的人捞出来?杨大人莫非是认为这是在南京刑部大牢吗?”

    “草!在座的都是大明重臣,怎么一遇到问题,就知道相互讥讽?当初同意这事儿的在坐的可都是点过头的,把争斗的心思收收吧!”

    坐在周延儒旁边的汪文言说着,把手中的茶具重重的拍在桌上。

    汪文言此人不是科举出身,他是从一个狱吏爬上来的,最近投靠周延儒后,一直是后者的马前卒。

    因此说话也带着些冲劲。

    “诸位,临近春节,张溥兄弟等人,这个春节看来是回不来了,估计朝廷会在节后派人来,到时看看情况再说吧,今日召集大家来,还有一事。

    今年的赋税账册已经计算出来了,对比去年,商税、田赋、盐茶课税全面下滑,整体赋税额度比去年少了三成,此事户部已经整理成折子,若是诸位没有异议,本官就直接上奏朝廷了。”

    周延儒缓声说着,他不但是吏部尚书,同时还兼任户部侍郎,暂管南京户部的差事。

    在场的一众大佬闻言后,都沉默的喝着茶水,谁都没吭声。

    “行,诸位大人都不说话,本官就当作诸位都默认了,明日折子就上发朝廷。

    若是没别的事,咱们散了吧。”周延儒说完,慢悠悠的起身离开。

    南京一处酒楼中。

    几个青年才俊急匆匆迈步汇聚而来。

    “侯兄,黄兄!”

    “顾兄,吴兄,快坐。”

    顾炎武和吴伟业弯腰坐下。

    侯方域脸色有些凝重。

    “事情确认了,张溥、张采确实被锦衣卫抓进诏狱,听说锦衣卫对他们进行了审讯,我估计他们顶不住锦衣卫的手段。”

    “为何会这样?邹大人怎么说?这马上过年了,可有营救办法?”

    说话的是黄宗羲,他和张溥是好友,在得知好友被抓入诏狱后,心中焦急许久。

    “此事难为呀!”侯方域摇头又道:“今日在户部衙门的议事气氛有些沉闷,周大人没有表态,但是确把今年南直隶和江南地区的赋税降低之事拿出来说了。”

    “赋税?周大人什么意思?”顾炎武有些愣神。

    “目前还不知道,但是我敢肯定,周大人现在拿赋税说事,一定另有所指!”

    “这样吧,召集复社成员咱们开一场大会,给上面些压力,同时还能试探下朝廷的态度。”侯方域眯眼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以一试!现在临近春节,刚好给咱们融合进来的一些文社成员一个相互熟悉的机会。”

    “好,先回去准备吧,集会地点就在苏州尹山。”

    ······

    辽东,沈阳,崇政殿。

    黄台吉拿着最新的从大明传回的情报,瞪大双眼看着,双手都在忍不住的颤抖。

    “崇祯小儿!当真是该死!”

    黄台吉忍不住把手中情报拍在桌案上。

    从十月份开始,他就接连收到噩耗,先是在北京经营多年的暗探被一锅端,紧接着便是晋商集团被小皇帝收拾,现在连给他们提供海洋运粮线路的徽商也给灭了。

    三大粮食运输线已经断了两条,单就粮草一项所带来的压力,足够给后金带来灭顶之灾!

    “来人,传范文程,宁完我二人速来!”

    黄台吉语气带着急迫。

    很快,三人匆匆走入崇政殿中。

    “大汗,发生了何事?”范文程见到黄台吉脸色极差开口询问。

    “你们看看吧。”黄台吉脸色满是阴沉的把桌案上的情报丢给三人。

    “徽商商会五家被灭?”

    “这····”

    “大汗,明国的一个商人群体被灭,此事···”

    “徽商也是给我朝提供粮草的隐线之一!”黄台吉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说出了这个秘密。

    现在徽商五家已经被灭,已经不在是可以严守的秘密,这些汉臣知不知道都无所谓了。

    范文程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早就猜出一些端倪,辽东一年有一半都是苦寒天气,只有一半时间能够耕种,所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辽东上百万人消耗。

    若是黄台吉没有后手,那怕是这后金政权早就饿死了。

    “大汗,臣曾查看过国内的粮食储备,足够我们撑到明年秋收之时。”

    黄台吉看了范文程一眼,起身背手道:“前几日,科尔沁,喀尔喀部,朵颜部曾派人来求粮,孤给他们了承诺,最近几日便拨下粮草,若是按照国内粮草库存数量,远远不够!”

    “大汗,此事不难!三部只是暗中投靠我们,名义上还是明国之臣,大汗可下令命三部直入辽东找袁崇焕要粮草,明国为了安抚三部定然会同意。”

    黄台吉看着范文程目光有些犹豫:“三部既然投我,如此做法会不会寒了他们的心?”

    “大汗,此事很简单,只需给三部明说,若是能要来粮草,我后金正式宣布接纳三部为子民,同时对三部给予军事保护。”

    “嗯,此事甚可。”黄台吉点头同意,心中不由对范文程感叹一句,此人当真是有诸葛之才。

    每当自己遇到难事,后者的想法几乎和自己不谋而合。

    “还有国中粮草,如今我失去晋商、徽商两个粮草来援,后续国内将会出现粮食危机,根据今年的收成来看,明年的粮食产量还会持续减少,这会对我们制定的攻伐明国的策略造成影响。

    说说吧,接下来对明之策当如何?”黄台吉说着,拉过一把椅子坐在火炉前烤火。

    “大汗,此事我和宁大人私下聊过,大明地大,即便在军事上失败多次,依旧不是我们能够短时间内能够匹敌的,臣这几日也考虑到对明的整体策略。”

    “臣之意为:疲明!”范文程在卖了一个关子后,说出两字。

    黄台吉微微一愣:“疲明?展开说说!”

    “崇祯皇帝是由王爷嗣位,但是按照最近其行为来看,丝毫没有顾及明国的宗室藩王,就那陕西的秦王府来说,作为天下第一王,崇祯说废就废,说圈禁就给圈禁,单这一项,就足够引起所有明国境内的藩王不满。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