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431章 “顶层研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许宁则在一旁专注地看着示波器屏幕,等待数据呈现。

    这时,他无意间听到了郭林科与另一名工程师关于其弟弟小羽的对话。

    “你打算怎么安排小羽?”工程师问道。

    显然,两人关系亲密,而话题也自然转向了郭林科最近的家庭变化。

    郭林科轻叹了一口气,回应道:“先给他找个帮工的活儿干着,之后再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吧。”

    旁边的人安慰他说:“你也不用太担心,你弟弟有那么好的钳工手艺,在这附近应该不愁找不到工作。”

    他又补充道:“等这段时间忙完了,我会让我妻子去南汽那边问问,听说他们最近很缺人手。”

    “其实我并不是担心他能不能养活自己。”

    郭林科苦笑了一下:“他15岁就接了我爸的班,在电缆厂工作,按户口算他其实比我大。

    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在厂里,突然接到下岗通知,我怕他心里接受不了……”

    这是一个时代变迁中的普通故事,许多人正经历着类似的困境。

    许宁想起了寒假时父母提到的老何一家,虽然他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但知道这样的家庭遭遇并非个例。

    即使是单职工家庭,在这个时代也很难维持生计。

    这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滴响,测试开始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眼前的数据和设备上。

    “哇,这些假目标的质量真高!”

    徐舒站在许宁身后,看着示波器上的信号波形,兴奋地说道。

    “没错。”

    许宁附和道:“地面雷达和飞机上的雷达都会被这些假目标蒙骗过去。

    7个假目标,时间间隔分别是10、14、18、22、26、30和34微秒,除了第一个稍弱外,其他信号特征都比真实目标更强,连我都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许宁迅速记录下了所有的数据,然后发出了新的指令:

    “准备第二阶段的测试,使用分段线性函数移频,起始调制频率1.5兆赫兹,每隔0.4兆赫兹调整一次;

    调频斜率为20千赫兹每微秒,干信比为8分贝,进行四段脉冲发射。”

    这次,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信号——真实的信号峰被一串密集的多段覆盖干扰所掩盖。

    这是一种新型吊舱特有的功能,对于那些功率不足的雷达来说,这种干扰非常有效。

    徐舒轻轻挥了挥拳头,这个创新模式的点子正是她提出来的。

    复刻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升。

    地面测试整整进行了一整天,结果令人振奋。

    更深入的测试需要等到14所的微波暗室建成,或者直接在空中验证。

    “老郭,准备飞往阎良!”许宁记录完最后一个数据,抬头对旁边的郭林科说。

    “好,我这就去准备!”

    郭林科的声音充满了活力,显然被成功的喜悦所感染。虽然这仅仅是开始,但已经是个不错的起点。

    华夏过去尝试过研发电子战飞机,基于伊尔14、图4和轰5平台确实开发了一些型号,但效果并不理想。

    这些早期型号装备的是基础干扰设备,难以应对八九十年代复杂的电子环境。

    而且,由于非机本身性能有限,目标明显,无法与空军其他战机协同作战,最终只少量生产用于战术验证。

    94年的华南空情异常事件中,几架EA6B利用简单干扰技术就制造了大量虚假目标,几乎瘫痪了整个东部沿海的防空系统。

    这一事件促使华夏考虑引进俄易斯的“国境”防空指挥系统,但由于成本过高未能实现。

    尽管军队加强了对抗电子干扰的训练,但在装备未升级的情况下,所能做的非常有限。

    接下来两年的对抗演习中,虽然没有再发生类似的大规模混乱,但仍难以有效应对。

    对于华夏航空工业和电子科技来说,这是个亟待翻盘的机会。

    他们渴望拥有能够匹敌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子战装备,不仅为了形成对等威慑,更是为了发展更为坚固的防御体系。

    试飞院的工作效率很高,当天晚上郭林科就得到了回复,确认可以派遣一架运8和一架图154前往大校场机场。

    只要14所这边准备好,就可以通知他们出发。

    “看来今年航空系统的效率比往年提高了不少啊……”郭林科感慨道。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回忆道:

    “以前,这样的测试安排得再快也得等上两周,记得我们跟贲所长做1471雷达测试时,可是等了一个多月呢。”

    试飞院并非专门为某个团队服务,而电子设备的测试又涉及多个系统的协调,所以快速响应并不常见。

    “或许是因为许工在背后助力,那边重视也是情理之中。”

    郭林科感激地看了一眼身边的许宁。

    会议室里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面对突如其来的赞誉,许宁有些不习惯,轻咳几声后解释说:“其实这事儿虽然和我有关,但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他继续说道:“从年初起,科工委开始试行一个新平台,它允许不同系统直接沟通和共享信息。

    过去,像这类需要航空与电子两个系统合作的任务,每项工作都要单独处理和上报,流程繁琐。

    现在各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团队来协调这些任务,效率自然提高了。”

    这一变化源于许宁与丁志恒讨论精工计划立项时的一个想法:

    在更高层级,如科工委和机械工业部之间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以避免技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然而,他未曾预料到,这种条块分割的问题不仅存在于部委之间,就连同一部门下的企业间也是如此。

    因此,这次改革尝试应运而生,并且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市场化的推进确实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许多之前难以协调的事情,通过签订合同、公开交易变得简单多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许宁这番努力算是推动了一次“顶层研发”的革新。

    “无论如何,感谢许工的帮助,我们可以立即联系38所,询问他们的测试平台何时有空余的飞行时间。”喜欢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