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红楼大当家 > 第228章 出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腊月二十六,小雪。

    沈柠没想到今天会下雪。

    她难得的想歪被窝。

    她还想把女儿拎过来,一起歪被窝,可是,小姑娘天天玩惯了,就想出门,就想找姐姐们去。

    沈柠按都按不住,没奈何只能让人把她送去。

    詹雪当她的先生,已经当得很习惯了。

    小姑娘虽然话都不会说,但只要她上课,她姐姐们不说话了,她也就乖乖的在毯子上爬,或者由人抱着,好像能听懂似的也跟着听课。

    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但是史湘云和薛宝钗却看得甚为惊奇。

    堂堂国公府千金,居然在地上爬……

    虽然铺了毯子,烧了地龙,这屋子特别暖和、干净,可有这么多人服侍的贾?居然在地上爬?

    她看到小姑娘爬到了林姑娘处。

    林黛玉不动声色的用手摸了摸小妹妹的脑袋。

    贾?朝她露了个无齿的笑后,又往探春那里爬。

    探春一边听课,一边也伸手摸了摸妹妹。

    贾?在她身边停留了一会会,就往迎春那里爬。

    迎春没啥犹豫的,一把把她提起来,抱到了腿上。

    贾?没挣扎,也没出声,而是乖乖巧巧的靠在姐姐身上,开始听课了。

    算着时间过来的沈柠看到女儿乖乖巧巧,忍不住笑了。

    果然,胎教还是很重要的,瞅瞅平时那么皮的娃,只要上课,就不会闹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詹雪要下课了,道:“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圣人从审美情趣的角度,以水和山为喻,谈论智者与仁者的区别和统一。宋代朱大家注释曾说过,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书房看看。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大家休息休息。”

    一年就要过去了,她还又收了两个学生。

    詹雪也挺服的。

    好在新来的两个,也是有点底子的。

    就算暂时跟不上,她也可以另外补一下课。

    相比于荣国府,她在这边的时间弹性更大。

    沈夫人更注重姑娘们学习的实用型。

    比如读书,是为了开拓视野,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案。

    琴棋书画,就随姑娘们自己的爱好了。

    但管家理财……

    詹雪感觉,是她最为看重的。

    所以早早的就让她们接触了。

    甚至不惜拿宁国府给她们练手。

    詹雪观察过,她不怕她们犯错,只怕她们错而不知。

    窗外,沈柠怀疑‘休息这个词,女儿能听懂,詹雪刚放下书,小丫头就‘啊的一声,高兴的在迎春怀里直窜。

    “夫人来接?儿?”

    詹雪笑看向门外的沈柠,正要再说什么,就见丫环狂奔过来,“太太,宫里来人了,皇后娘娘请您进宫说话呢。”

    嗯?

    姑娘们齐齐回头。

    沈柠顾不得詹雪这边,道:“来的是谁?”

    “娘娘身边的吴嬷嬷。”

    没用内监,反而用身边的嬷嬷,那就是亲近的表现。

    沈柠松了一口气,“不好意思,今天要麻烦先生替我看着?儿了。”

    “有事您自去,?儿非常乖巧,有我们看着您放心。”

    小娃儿哪用她来管?

    除了奶娘、丫环们,还有她的姐姐们。

    这个抱一把,那个逗一逗,一天就过去了。

    詹雪有时想抱一抱,都抢不着人。

    宝钗看她急步离开,心思都飞远了。

    这边重新梳洗、上妆的沈柠,没多大一会,就坐上了进宫的马车。

    吴嬷嬷是老熟人,她第一次进宫时,就是吴嬷嬷受皇后之命,在宫门口等着的。

    “夫人不必忧心。”

    已经得了贾珍两个荷包,吴嬷嬷异常和善,“今日宣召,十之八九是好事。”

    “噢?”

    沈柠眨了眨眼,“嬷嬷可知是什么好事?”

    “昨儿江南的甄大人被押解进京,皇上和皇后娘娘说起了前太子。”

    帝后出宫之事,她是不会跟人说的。

    吴嬷嬷只说她能说的,“前太子在时,心心念念江南,担心江南的官场、赋税等等。”

    这些在当时,几乎就被甄家控制了。

    沈柠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

    就是甄家倒了,皇上念及太子。

    其实念及太子,应该不止是因为甄家,还因为那位刘先生。

    沈柠在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

    隐隐的,她感觉刘先生的背后也有人。

    对方也在借着刘先生,打击大昭的皇室。

    皇上或许也知道这一点,只是,把那些不做人的王爷们打下去,也是合了他的利益,所以他睁了一只眼,闭了一只眼。

    但是这个人……

    换成她是皇帝,不拿下这个人,她是无法安心的。

    “太子去后,皇上常常思念。”

    吴嬷嬷虽没有明着说秦可卿,但沈柠已经知道今天进宫主要是给她拿好处的。

    “多谢嬷嬷提点。”

    沈柠真心感谢,“我已知晓怎么做了。”

    “夫人已经做得极好了。”

    吴嬷嬷笑道:“我刚在贵府还见到刚从秦家送礼回去的下人。”

    贾家是厚道人家。

    没有因为太上皇倒了,对秦氏有半点怠慢。

    毕竟皇上可以怜她是太子之女,也可以不把她当回事。

    “秦氏是个可人疼的。”

    沈柠眼中的笑意加深,“您只看到,我家给她送东西,可没看到,她给我家送东西。”

    说着,她指了指自己头上抹额,“看看,这是她前儿送我的。”

    “……嗯,真好看!”

    一颗大大的珍珠,嵌于素色的锦铂中间,雅致之中带着不可忽视的贵气。

    也正合了宁国府孝中的颜色。

    吴嬷嬷心中感叹小姑娘的心灵手巧,“恭喜夫人有个好孙媳。”

    看沈夫人的样子,是真心的喜欢秦氏。

    那就好啊!

    吴嬷嬷也早就打听了,她对儿媳妇尤氏也极好,因为怕尤氏没钱,还分了她不少产业。

    这京城,恶婆婆常闻,沈夫人这样的……,可是太难得了。

    也怪不得她们娘娘喜欢。

    曾经,她们娘娘可常被甄太妃搓磨。

    马车里气氛和谐,到了坤宁宫,自然也不差。

    沈柠才要行礼,就被皇后拦了。

    “我们之间,姐姐就不用客气了。”

    皇后也是极会说话的,“过完年,你们要回乡,宫宴姐姐又不好来,我再不宣您,姐姐只怕就要把我忘记了。”

    “瞧您说的,我的记性有那么差吗?”

    沈柠失笑,随她一起坐下,“上次生病,还得多谢您和皇上从太上皇那里,匀了太医给我,要不然,我也不能好得这么快。”

    “这本就是应该的。”

    皇后早就感觉她比上次见面瘦了些。

    不过伤心的事,能不提,她是尽量不提。

    “前些天的兵变……”

    皇后叹了一口气,“真是让人想也想不到。”

    她犹豫了一下道:“姐姐是自己人,想来也是听说了那位刘先生吧?”

    顺天府董大人查刘先生,就是从宁国府抓的偷儿开始的。

    皇帝什么都跟她说,她也因此知道了全貌,“您说……,那刘先生的背后,还有没有人?”

    “……应该是有的。”

    皇后也有此疑虑,沈柠就放心了,“前朝的,北方的,甚至外敌都有可能。或者说,几方势力一起相助了他也未可知。”

    不管有没有,小心无大错。

    真要大意了……

    万一被人所趁呢?

    此时的大昭,虽说不是内忧外患,其实也不差多少。

    西方正在崛起。

    北方……

    不管是鞑靼还是金人,都有取而代之之心。

    更北边的罗刹国,更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

    固步自封,就是落后。

    “只是他们所有一切,都做得将将好。”

    沈柠叹了一口气,道:“这才显出了刘先生,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完美隐身,反而更突显了他们。”

    这?

    皇后心惊了,她终于知道,一直以来的不安在哪了。

    太子出事的那段时间,就有前朝和北边人的影子。

    如今那么多王爷落马,最后的所有指向,却只有那位刘先生,这太不对了。

    对方是算准了,这也符合她和皇帝的利益吧?

    “怪道姐姐能想出治倭之策。”

    皇后即佩服又感激,“姐姐大才,妹妹心领了。”

    罪人庄那里,看样子要多派些人看着才好。

    其他再深的,她暂时想不到,但是,罪人庄那里,若是出事,那大昭皇室……

    皇后又迅速想到了她的三个孩子以及皇上的另外两个孩子。

    他们的安全……

    “您先坐一坐,我去去就来。”

    皇后迅速出去,令人看好三位皇子和两位小公主。

    他们的衣食住,以及身边人,都要仔细查一查。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会,她控制不住的心慌。

    此时,她也无法再跟沈柠慢慢说话了,再回去的时候,直接道:“好姐姐,皇上昨儿才跟我念及太子,秦氏那里,我想借您的关系,给个恩典。”

    “那我就替秦氏多谢皇后娘娘了。”

    给恩典,他们当然要接着。

    沈柠也愿意秦氏的身份能高一些。

    这京城,以出身论英雄的大有人在。

    皇后若是借着她,说特别喜欢秦氏了,无形中,也算给她提了身份。

    “怎么是要您谢呢?”

    皇后道:“真要说起来,是皇家对不住那孩子。”

    宗人府里,那些罪人的女儿,她都得看顾着,没道理当年照顾他们夫妻的太子之女,他们却不闻不问。

    待到沈柠从宫里出来的时候,身后跟了三辆装满赏赐的马车。

    翻身做了主人的皇帝和皇后把他们生平第一次的重赏,先给了她。

    这一次,没有宣旨,但越是低调,有心人越是知道,帝后二人有多看重宁国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