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秋节后的新安江,在一片宁静祥和中缓缓醒来。
晨曦微露,淡淡的金色光芒逐渐洒在江面上,为平静的江水披上一层柔和的纱衣。江水悠悠流淌,波光粼粼,仿佛一条流动的金色丝带。
江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如梦如幻。雾气时而浓密,时而稀薄,将远处的山峦和岸边的树木遮掩得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
岸边,古老的马头墙在晨雾中显得更加古朴庄重。青瓦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露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墙下的石板路湿漉漉的,带着几分凉意,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江畔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轻轻拂过水面,划出一道道浅浅的水痕。柳树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微风拂过,露珠簌簌落下,滴入江中,泛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
早起的渔民已经在江上忙碌起来,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船头划破雾气,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渔歌在江面上回荡,为这宁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生气。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墨绿的山体在晨雾中显得愈发苍翠。山顶上,几缕白云悠悠飘过,与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此时的新安江,宁静而美丽,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常兰站在码头边,神色焦急地张望着。她此番出行,路途遥远,钱要紧着花,要找艘价格比较实惠的去杭州的船。
她沿着码头一路寻觅,和几个船家打听价格后,目光最终锁定在一艘庞大的漕船上。
常兰快步走上前,对着船头的船家喊道:“船家大哥,请问您这船去杭州吗?”
船家是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他抬起头,看了常兰一眼,大声回道:“去杭州,姑娘有何事?”
常兰脸上露出期盼的神色,说道:“船家大哥,我想去杭州,听闻您这漕船能顺带载人,价格便宜,能不能捎上我?”
船家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船舷边,上下打量了一番常兰,说道:“行倒是行,不过咱这是漕船,主要任务是漕运,条件可比不上专门载人的船,一人得收三十文。”
常兰一听,面露喜色,其他船家最少也要六十文,这便宜一半,连忙说道:“三十文可以,船家大哥,那就麻烦您了。”
船家点点头,示意常兰上船。
常兰登上船,只见漕船的船舱内部空间宽敞,虽然堆满了漕运的货物,但仍有一些空位留给乘客。船舷两侧简单地摆放着几条长凳,供乘客休息。船头高高翘起,雕刻着粗犷的纹路。船尾的舵手专注地掌控着方向,巨大的船帆虽有几分陈旧,却依然显得坚韧有力。
常兰找了个地方坐下,心中满是对即将开始的行程的期待。
常兰目光扫过船舱,看到了几个忙碌的船员。
船员们有的在整理绳索,有的在检查船帆的状况,还有的在搬运一些小件物品。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有力,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工作的热情。
除了船员,常兰还看到了几个和她一样搭船的人。一个是背着行囊的年轻书生,正坐在角落里安静地看书,神情专注;一个是提着篮子的中年妇人,脸上带着几分倦意,目光时不时望向远方;还有一对老夫妻,相互依偎着坐在长凳上,低声说着话。
常兰找了个空位坐下,心里默默想着:这一路上应该不会太无聊。
常兰第一次坐船有些晕车,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她强忍着不适,向旁边的一位船员问道:“这位大哥,几天可以到杭州呀?”
船员看了她一眼,见她脸色不好,放缓了语气说道:“姑娘,这得看天气和水流,顺利的话,大约五天左右能到。中途我们还会在一个码头靠岸一次进行补给。”
常兰轻轻点了点头,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一路能够顺风顺水。她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舒服一些,目光却依旧有些迷茫地望着江面。
过了两天,船缓缓靠近了一个热闹的码头。船员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上岸采购物资。常兰也跟着下了船,想透透气,缓解一下晕车的不适。码头上人来人往,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常兰在岸边站了一会儿,感受着脚踏实地的感觉,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不多时,补给完成,众人又重新登上了船,继续朝着杭州前行。
那位提着篮子的中年大娘见常兰脸色依旧苍白,关切地说道:“姑娘,第一次坐船吧?瞧你这难受的样儿,来,大娘这儿有块姜片,你含在嘴里能好受点。”说着便从篮子里拿出一块姜片递给常兰。
常兰感激地接过姜片,说道:“多谢大娘,您真是好心人。”
大娘摆摆手:“出门在外,互相照应着点,这算啥。你再忍忍,兴许过两天就适应了。”
常兰点点头,含着姜片,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常兰感激地看着大娘,想起自己包袱里还有几块烧饼,便拿出来说道:“大娘,这是我带的烧饼,您尝尝。”说着,又递给旁边的大爷一块。
大娘接过烧饼,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哎呀,这烧饼真香啊,姑娘,这烧饼和常氏烧饼一样好吃呀!”
大爷也边吃边点头,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道:“嗯,好吃,又香又脆!就是常氏烧饼吧!每次都要排长队才可以买到。”
“大娘大爷,你们知道常氏烧饼呀?”常兰惊讶的问道。
常兰看着他们吃得开心,晕车带来的难受似乎也减轻了不少,笑着说:“喜欢就好,我还怕不合你们口味呢。”
“当然,常氏烧饼在我们镇可有名了,老板小虎手艺一绝,人也和善。”大爷开心的说道。
“原来是隔壁镇的呀!我是临西镇的,小虎就是和我爹学做烧饼,如今听你们这么称赞,我也为他高兴。喜欢吃就多吃些,我带了很多。”常兰此刻欣慰又开心,把烧饼又给大娘和大爷。
大娘和大爷拒绝了,感谢了常兰的好意:“原来是老常头的丫头呀!你们常氏烧饼在我们当地已经是一绝了。不过,这一路还长呢!出门在外不容易的,自个留着。”
大娘大爷和常兰絮絮叨叨的叙话……
常兰把烧饼分给其他人,大家都赞不绝口,以后有机会要买回家给家人尝尝……
一时间,小小的船舱里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五天的航程终于结束了。
常兰站在船头,望着越来越近的杭州码头,心中满是激动和期待。这五天里,她渐渐适应了船上的生活,和大娘大爷以及其他乘客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船缓缓靠岸,船员们熟练地系好绳索。常兰提着自己的行李,与大娘大爷道别后,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岸。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岸上的空气,感受着脚踏实地的安稳。回望那艘陪伴了自己五天的漕船,常兰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是她第一次坐船的经历,虽然开始有些不适,但也收获了许多温暖和善意。
常兰下了船,眼前的景象让她不禁瞪大了眼睛。
只见船只往来密集,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船只。运粮的漕船威武雄壮,运盐的盐船独具标识,载货的商船形形色色。有的大船如同巨鲸,稳稳压住水面;有的小船似灵动的鱼儿,在大船的缝隙间快速穿梭。船头船尾紧紧相接,几乎看不到水面的本来面目。
码头边,货物堆积如山。江南的丝绸如彩云般绚丽,茶叶散发着清幽的香气,精美的瓷器在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北方的棉花洁白如雪,皮毛厚实柔软,杂粮一袋袋整齐地码放着。搬运工人们汗流浃背,喊着整齐的号子,肩上扛着沉重的货物,在船只和仓库之间往返忙碌。
码头周围,商贾行人众多。身着华丽绸缎的富商们昂首阔步,身旁跟着小厮,与同样衣着光鲜的合作伙伴谈笑风生。小本经营的商贩则扯着嗓子叫卖,努力推销着自己的商品。船工们大声交流着行船的经验,纤夫们拉着绳索,身体前倾,一步步艰难前行。脚夫们扛着大包小包,脚步匆匆。货郎挑着担子,四处寻找着潜在的顾客。
不远处,宏伟的税关衙门矗立在那里,建筑高大威严。门口的士兵站姿挺拔,目光锐利,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衙门里的官吏们忙碌地处理着事务,算盘声和书写声交织在一起。
沿岸的客栈、酒楼、茶馆热闹非凡。客栈门口,小二热情地招呼着客人。酒楼里飘出阵阵酒菜的香气,引得人馋涎欲滴。茶馆中,人们悠闲地喝着茶,谈论着各种消息。仓库和货栈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货物。
再看那四通八达的交通,水路如同经脉,京杭大运河上船只络绎不绝,连接着南北各地。陆路上,宽阔的官道延伸向远方,与周边城市紧密相连,不时有马车和行人匆匆而过。
常兰置身于这一片繁忙而热闹的景象之中,心中既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又感到有些许的迷茫和无措。
常兰站在熙熙攘攘的码头,被眼前的热闹景象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她定了定神,拉住一位路过的行人,礼貌地问道:“这位大哥,请问去嘉兴要怎么坐船呀?”
那行人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热心地说道:“姑娘,从武林门码头坐船去嘉兴比较方便。你往那边一直走,过两条街就到了。”
常兰感激地说道:“多谢大哥指点。”
行人摆摆手,匆匆离开了。
常兰按照行人的指引,背着行李,快步朝着武林门码头的方向走去。
常兰沿着熙攘的街道前行,一路上所见皆是热闹非凡的景象。
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绸缎庄里色彩斑斓的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珠宝店里璀璨夺目的珠宝在灯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让人心生向往。
小吃摊前热气腾腾,摊主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美食,香气四溢。卖糖人的小贩手艺精巧,不一会儿就做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