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常姑娘,给我来五个烧饼!”
“我要三个!”
常兰和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她熟练地揉面、包馅、贴饼,动作行云流水。
“大家别着急,都有都有!”常兰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加快手中的动作。
新出炉的烧饼香气四溢,引得路过的人也纷纷驻足。
“这烧饼看着就好吃,给我也来两个!”
不一会儿,准备的烧饼就卖得所剩无几。常兰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满是成就感。
中午时分,烧饼全部卖完,还有不少客人遗憾没买到。常兰笑着对大家说:“明天请早,谢谢各位的捧场!”
收摊后,常兰,老常头,阿诚和菲菲数着今天的收入,个个喜笑颜开。
常兰算了成本,比临西镇要高,她决定去找菜农专供,猪肉也找专供的。
“爹,我出发了。”常兰和老常头说道,她安排好烧饼铺事宜,就出发去京郊找菜农和猪倌。
找到菜农才知道,北方的天气对雪里蕻有要求,冬天没办法种,只能春秋两季可以种。
常兰皱起了眉头,与菜农商量着:“大叔,这可如何是好?我这烧饼铺用量可不小。”
菜农也是一脸无奈:“姑娘,这天气使然,咱也没办法啊。要不你看看换种别的菜?”
常兰思索片刻,摇了摇头:“不行,这雪里蕻是我烧饼的特色配料,换不得。”
随后,她又去找猪倌谈猪肉专供的事。猪倌倒是爽快答应了,但价格上却让常兰有些犹豫。
“这价格,比我预想的要高些啊。”常兰说道。
猪倌摆了摆手:“姑娘,这已经是最实惠的价了,我这猪可都是精心养的。”
没有达成合作,常兰满心忧愁地离开了猪倌那里。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她眉头紧锁,不断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风呼呼地吹着,似乎也在为她的难题而叹息。
回到烧饼铺,伙计们见她神色不佳,纷纷询问情况。常兰无奈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大家也都跟着发起愁来。
“这可怎么办呀?没有稳定的猪肉供应,咱们的生意怕是会受影响。”一个伙计忧心忡忡地说道。
常兰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大家先别慌,咱们再想想办法。我就不信找不到合适的猪倌。”
接下来的几天,常兰四处打听,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个村庄之间,只为能找到一个价格合适又能稳定供应猪肉的合作对象。
朱启明听到赵逸尘的回禀,说常兰近几日一直在找合作伙伴,也赶去京郊看看,远远看到常兰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
她的裙摆沾上了不少泥巴,发丝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可脚步却没有丝毫停歇。朱启明心中一疼,连忙加快步伐迎了上去。
“兰儿!”朱启明喊道。
常兰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到朱启明的那一刻,眼中满是惊讶。
“你怎么来了?”常兰问道。
朱启明走到她身边,轻轻拂去她头发上的落叶,说道:“听闻你一直在奔波,我放心不下。”
常兰苦笑一下:“生意上的事,让我有些焦头烂额。”
朱启明握住她的手:“别太辛苦了,我会帮你的。”
常兰摇摇头:“这是我自己的事,我想靠自己解决。”
朱启明看着她倔强的模样,既心疼又欣赏:“好,那我陪你一起想办法。”
两人并肩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朱启明的陪伴让常兰感到无比温暖,也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
忽然遇到一群流民,大概十几人,有老人两三人和一个七八岁小孩,六七个妇人和五六个青年,是从外地逃难来的,因为家里发大水。
已是入冬时节,寒风凛冽,吹得人骨头都发冷。这群流民个个衣衫褴褛,补丁叠着补丁,根本无法抵御这寒冷的天气。那两三个老人面容憔悴,脸上的皱纹如同沟壑一般深刻,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与沧桑。他们哆哆嗦嗦地相互搀扶着,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吹倒。
那个七八岁的小孩,骨瘦如柴,小脸冻得通红,嘴唇发紫,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根本不足以保暖。他怯生生地躲在一位妇人的身后,眼睛里满是恐惧和无助。
六七个妇人也是面容枯黄,头发凌乱,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绝望。她们紧紧地抱着怀里为数不多的破布包裹,仿佛那是她们最后的希望。
五六个青年虽然尚有一些力气,但也是面黄肌瘦,身体虚弱。
常兰和朱启明看到他们,顿时心生怜悯。
常兰忍不住走上前,轻声问道:“各位老乡,这是怎么了?”
一位妇人带着哭腔说道:“姑娘啊,我们家乡发大水了,啥都没了,只能出来讨口饭吃。”
朱启明皱起眉头,说道:“这天寒地冻的,你们如何过活?”
一个青年叹了口气:“能走一步算一步吧,只求能有个容身之所,给口热乎饭吃。”
小孩冻得直发抖,小声说道:“我饿……”
常兰的眼眶湿润了,她赶忙从怀里掏出一些干粮,递给小孩:“快吃,孩子。”
朱启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为这些流民做些什么。
常兰心生一计,转头看向朱启明说道:“启明,我有个想法。咱们现在不是正需要菜农和猪倌嘛,不如先由你出资把这些流民安顿下来。给他们提供住所和基本的生活物资,让他们能安定下来。然后教他们种菜养猪的技术,等以后他们有了劳动成果,再还回这份资助。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人手问题,又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朱启明听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头应道:“兰儿此计甚好,就这么办!”
常兰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着流民们说道:“各位,我们愿意帮助你们,给你们一个安身之所,只要你们愿意学习种菜和养猪的手艺,以后共同努力做事。”
流民们听了,纷纷跪地感谢,眼中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一位老人激动地说道:“恩人呐,我们一定好好干,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
常兰赶忙扶起老人,说道:“大家快起来,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在寒风中,这群人的命运似乎迎来了一丝转机,而常兰和朱启明的心也因为这份善举而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朱启明让赵逸风去安排各项事宜。
赵逸风得令后,立刻行动起来。他先找了一处宽敞的废弃宅院,安排流民一起打扫整理,准备作为他们的临时住所。又派人去采购了大量的被褥、衣物和粮食,确保流民们能抵御寒冷、填饱肚子。
赵逸风还亲自去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菜农和猪倌,让他们来教导这些流民种菜养猪的技巧。他忙前忙后,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当一切准备就绪,赵逸风去向朱启明复命:“皇上,都已安排妥当了。”
朱启明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逸风。”
此时,常兰也赶了过来,听到赵逸风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太好了,这下问题都解决了。”
在赵逸风的精心安排下,流民们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栖身之所,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冬季不能种雪里蕻,常兰想到了还有一种较为简易的方法,是在菜地周围用竹子或者树枝等材料扎起一个围栏样的结构,再蒙上油纸或草席等,通过阻挡冷风来创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小环境,让蔬菜能在其中更好地生长。
常兰兴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朱启明:“启明,我想到办法了。我们可以用竹子和树枝扎围栏,然后盖上油纸和草席,这样或许能种出雪里蕻。”
朱启明看着她充满期待的眼神,微笑着说:“兰儿,你这想法甚好,那咱们赶紧动手。”
于是,他们带着流民们一起行动起来。大家有的去砍竹子和树枝,有的负责编织围栏,还有的准备油纸和草席。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就搭建好了一个个温暖的小棚子。
常兰走进棚子里,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处细节,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个方法能够奏效。
朱启明在一旁说道:“兰儿,相信你的办法一定能行。”
常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但愿如此,这样我们的烧饼铺就有足够的配料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大家都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努力地为生活创造着希望。
想不到保温下的雪里蕻不到
40
天就成熟了。那绿油油的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生机,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常兰兴奋地走进菜地,仔细查看每一株雪里蕻,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她轻轻抚摸着菜叶,说道:“这可真是个惊喜,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常兰决定指导定居下来的百姓们如何做雪里蕻梅干菜:“蔡嫂,雪里蕻梅干菜要三蒸三晒。先把这菜洗干净,切成小段,然后放在锅里蒸。第一次蒸呢,时间不用太长,半个时辰就行。蒸好后拿出来晒,要晒到半干的程度。”
蔡嫂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
常兰接着说:“晒好之后再蒸第二次,这次要一个时辰,蒸好继续晒。这第二次晒就要晒得更干一些,差不多七八成干。最后再蒸一次,这次要把菜蒸透,然后再晒一天,就可以收起来保存啦。”
“姑娘,这工序可真不简单呐,但听着就觉得这梅干菜肯定好吃。”蔡嫂笑着说道。
常兰也笑了:“蔡嫂,这梅干菜做好了,除了做蟹壳黄烧饼馅料,还是配粥还是做菜,那味道都是一绝。以后如何梅干菜做烧饼馅料有富余,你们可以自己售卖。等开春了,你们还可以种自己的菜。”
大家听常兰这样说,心里感激不尽。一位老者走上前来,眼中含着泪花说道:“姑娘,您真是菩萨心肠啊,不仅给了我们安身之所,还教我们这些谋生的法子。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您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