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百七十五章 交公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哥,我看天满的对象不咋样!”

    一直到了半路,李天生终于还是没忍住。

    他的性子一直是有什么都憋在心里,也就是在天明这个大哥面前,才愿意多说几句。

    “天生,记住了,就算是亲兄弟,人家的事,能不管就不管,掺和的多了,再亲再近的关系,也容易闹闹僵。”

    “我知道,可就是……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个城里人嘛!”

    李天生还是愤愤不平,瞧不起他也就算了,但李天明是他们这一辈最大的,凭啥要看弟媳妇的脸色。

    “行了,不愿意见,以后咱们少往跟前凑就是了。”

    对秦丽,李天明心里也觉得腻歪。

    不就是仗着家世好嘛。

    上辈子,秦丽不光瞧不起他们这些乡下的穷亲戚,就是对待李学军夫妇也不怎么好。

    天满性子又软,面对这个强势的媳妇儿,一辈子都没直起腰来。

    可这一世不一样了,李学军年底就要提后勤处的处长,比秦丽她爹职位还高,这女人还敢在李学军面前甩脸子?

    想来也是个没脑子的。

    回到村里,天已经黑透了。

    转天一大早,李天明先去了村支部,把卖鱼的钱下了账。

    电风扇厂那两万块钱,昨天收工后,宋晓雨已经交了。

    场院这边,几台脱粒机同时开动,全村男女老少,只要还能动弹的都在忙活着。

    养殖场那边的工程也没停,之前跟着李天明进城揽工的那帮爷们儿,全都在这边的工地。

    这两天瞧着又有点儿转阴,得抓紧把粮食晾晒完入仓。

    又是一个礼拜,这天正忙活着,大喇叭响了起来。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老百姓很少有知道联合国到底是个啥,但并不妨碍人们为之高兴。

    总归是……

    长脸了!

    这么大的喜事,免不了庆祝一下。

    具体的庆祝方式就是……

    交公粮!

    按照县里的要求,今年要定好了日子,一起交到县里,营造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个要求传达到各村,就没有不骂街的。

    往年各村都是交到镇里的粮站,然后由粮站统一交到县里。

    今年不但要多跑几十里路,关键是,各村镇一起交公粮,去的早了还好,可要是去晚了,能不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来都不一定。

    “哪个王八犊子,出的这不是人揍的鬼主意,我艹他姥姥的。”

    李学庆一边盯着装车,一边骂大街。

    他作为村主任,也得跟着一道去,还要拿着喜报,上台宣布今年的粮食产量。

    可稻子还没完成脱粒,鬼知道到底收了多少斤粮食。

    只能往少了估算一个数字。

    他也怕又像58年大跃进那样,虚报粮食产量,地里的收成最后全充了公粮。

    一亩地三万斤,这瞎话居然也有人信。

    当年李学庆头铁,就是不肯说瞎话,因为这个还遭了批判。

    可总比别的村子,光顾着吹牛皮,让乡亲们饿肚子要强。

    “叔,行了,明天咱们早点儿走,争取天亮前到县城,早早交了,早些踏实。”

    李学庆心里堵得慌,对县里拿着鸡毛当令箭,瞎胡搞的命令满腹牢骚。

    “你说几点走?”

    “四点吧,您通知下去,早早过来,别耽搁了。”

    爷俩商量好,又检查了一遍,各自回家。

    转天天还没亮,李天明就起来了。

    “现在就走?”

    李天明答应了一声。

    “你接着睡,我等会儿翻墙出去。”

    说着,把准备起身的宋晓雨又给按了回去。

    “路上开慢点儿。”

    “放心吧!”

    李天明去厨房拿了两个二合面的馒头,又从腌菜坛子里捞了两个辣椒。

    翻墙出去,一边吃一边去了村支部。

    这边已经有人先到了,李学庆正指挥着大家伙套车。

    “天明来啦!”

    李天明把最后一口馒头扔嘴里。

    “人都到齐了吗?”

    “齐了,这就出发,一帮狗日的混账王八蛋,非得折腾人。”

    听到李学庆又在骂人,大家伙都笑了,心里的怨气也稍减了几分。

    “天明,厂子啥时候建啊?”

    有人问起了电风扇厂的事,钱都投了,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也不见动静。

    “今天去县城,顺便找县里的物资局,把砂石料先定下来,回头镇上的砖厂把红砖预备齐了,咱们就开干。”

    厂址已经选好了,就在村北靠着那条通往从海城通往永河县的大道。

    上次去镇上,李学国和李天明提过,王作先下的命令,要组织沿途各村镇修路。

    这条路要是修好了,往后无论是去县城,还是去海城可就方便多了。

    李天明说着,又给乡亲们来了一针强心剂。

    “等咱们的电风扇厂办起来,到时候工人就在咱村里挑,选上的也和城里的工人一样挣工资。”

    嚯!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就算不像城里的工人端的是铁饭碗,可每个月都能赚到活钱,这可比土里刨食强多了。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大家伙顿时感觉往后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出发!”

    李天明开着拖拉机走在最前面,两盏大灯照明,沿途的路灯断断续续的亮着。

    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其他村去交公粮的队伍。

    显然是打着一样的主意,都想早早的过去,提前把公粮交了。

    哪个村子不是一堆的活儿。

    赶到县城粮站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十几个离得近的村子在大门口等着了。

    永河县一共有十一个乡镇,一百一十三个大大小小的行政村。

    李家台子只有三百多户,一千多社员,在其中算是小的。

    像洋槐镇的大槐树村,人口达到了两万多。

    李学庆和几个认识的村主任凑到了一块儿,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都知道李家台子出了能人,带着全村老百姓赚了钱。

    说话的时候,自然免不了泛酸。

    “眼热啊?那也没招儿,谁让我们老李家出能人呢,要我说,你们也别眼气,等会儿胡主任来了,去跟他讨个主意,看看还有没有啥赚钱的好营生。”

    这话说出来,围着李学庆的几个村主任鼻子差点儿气歪了。

    他们又不是没找过胡同阁,可翻来覆去的就是一句话。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啥叫个主观能动性?

    都是扯闲皮。

    这天也聊不下去了,不然能被李老浑子给气死。

    好在这时候,粮站的大门开了,众人立刻蜂拥上前,不等排练,这气氛营造得妥妥的。

    粮站的工作人员正准备登记,李学庆大手一挥,李家台子的人纷纷护着他往前挤,很快就到了最前面。

    这次来的都是精壮汉子,为的就是这个。

    李家台子的人吃得饱,吃得好,力气自然也大,别人根本不是对手。

    “李家台子,李学庆!”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记在了本子上。

    其他人也只能在心里骂街。

    李老浑子这王八犊子,真特么不是个人。

    把车赶进粮站大院,卸车、过秤。

    数字报出来,粮站的领导显然不满意,永河县今年还想争个第一呢。

    可也知道李家台子的人不好惹,只能老老实实的签了字。

    “走了!”

    让李学工带着人回村,李学庆和李天明开着拖拉机去了县委大院找丁满意。

    王主任已经打过招呼,要全力支持李家台子的电风扇厂建设,丁满意自然不会为难。

    定下了砂石料和其他一些建筑材料的数量,顺便拿了盖着物资局大印的批条,有了这个就能去大柳镇的砖厂提红砖了。

    一切都顺顺当当的,只是在离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人。

    “你是李家台子的村主任?”

    李学庆和李天明打量着面前的人,之前没见过。

    “我是新来的县革委副主任白江涛。”

    「今天第二更,继续求小伙伴们的支持,拜谢,拜谢,今天还有!」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