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村里又要开大会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作先之前听李天明介绍过电饭煲的用途,这个东西确实很方便,能为很多城市双职工家庭解决一些麻烦,为生活提供便利。

    可实际上放在国内,尤其是当下,价值并不算大,也没有多大的应用市场。

    李天明此前又一个劲儿地说专利问题,其实就是想将这个产品推向国外市场。

    可一旦真的达成这个目的,到时候,这么重要的生产任务,国家怎么可能会交给一个村办集体企业。

    如今国家对外打的每一张牌,都关系着国家的形象。

    对外出口,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这其中还牵扯到很多政治层面的东西。

    李天明肯定也想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要为李家台子的集体企业造势。

    尽可能地宣传他们的集体企业。

    架桥正是李天明想到的一步妙棋。

    多年没能解决的问题,如今被李家台子这个集体给解决了。

    到时候,哪怕王作先想要压一压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也根本压不住。

    桥就架在长甸河上,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知道那是李家台子花钱建的。

    这小子是在玩阳谋啊!

    别人都怕捧杀,可他却偏偏反其道而行。

    明摆着就是在对着包括他在内的上层领导说:我们村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为国争光的事,总该有我们一份吧!

    “你小子,有什么话不能明说,非得绕这么大一个圈子?”

    李天明还在给王作先介绍电饭煲的操作方法,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

    他既然布了这么大的一个局,也就不怕被人看出来。

    “王主任,我就算是和您说了……您能答应吗?”

    王作先一愣,的确,自从知道这个电饭煲之后,他就从来没考虑过李家台子。

    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产能,亦或是质量,李家台子都不是第一选择,甚至可以说都不是个选项。

    “说说吧!你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能布下这么大的一个局,让人不得不就范,王作先是越来越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有魄力,有头脑,这样的人要是好好培养的话,未来必定是个栋梁之材。

    可如果不加以引导,让他走岔了路,那绝对是个祸害。

    “其实也没咋想,就是……顺势而为,电风扇厂太扎眼了,关注我们的人太多,那么大的一笔钱总要有个去处,与其被人给……”

    见王作先瞪眼,李天明赶紧换了个说法。

    “让人惦记着,不如花在我们自己身上,长甸河上有了桥,以后出行就方便了,这算是惠民。”

    “还有呢?”

    “还有就是给学国叔加政绩,王主任,不是我背后说人,那位白江涛白副主任真不是个东西,三番五次的为难我们村,而且这个人私心太重,当初也拉拢过我们,被我们拒绝以后,就开始给我们添堵,他要是做了永河县的一把手,肯定没我们的好。”

    “所以你就想着推学国同志上位,好为你,为你们村行方便吗?”

    李天明忙道:“我可绝对没有这个想法,我也可以保证,无论是我,还是我们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乡亲们好。”

    有句话李天明没说,领导要是少一些瞎指挥,很多事都能办得更好些。

    就比如最简单的种地,老农民一辈子就是干这个的。

    来个领导非要指手画脚,连秧苗的间距恨不能都用尺子量。

    啥时候施肥,啥时候除草都要管。

    把老农民都给指挥懵圈了。

    到最后反倒是不知道该怎么种地了。

    李家台子的发展也一样,李天明根本不需要李学国为他保驾护航。

    只要不添乱就行。

    “这一点,我相信你,还有呢?”

    李天明笑了:“还有就是电饭煲了,国家要出口赚外汇,我们村也想出把力。”

    把赚钱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这件事我会考虑,具体怎么做,要看领导的态度。”

    不用看,只要长甸河上的大桥开建,这件事就成了百分之九十九。

    “你小子,以后少耍心眼儿,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记住了吗?”

    王作先此刻说话的口吻,就像是面对自家的子弟一般。

    “您放心,我以后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办好事,办实事。”

    从王作先的办公室出来,虽然没得着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过想来也八九不离十了。

    这样一来,电饭煲这个项目也就可以操办起来了。

    午饭都没顾得上吃,李天明急匆匆地回到了村里。

    “你说要建厂做的那个……就是吴老师煮饭用的……叫啥来着?”

    “电饭煲!”

    “对,电饭煲,咋偏叫这么个名,不就是个煮饭锅嘛!”

    李学庆还是不觉得那玩意儿能有啥用。

    做出来的饭不如大柴锅香,还费电,搁家里就是个摆设。

    “叔,和您说实话吧,这个东西做出来,就不是给咱们中国人用的。”

    “不给咱们中国人用?还想给谁用,外国人?”

    “就是外国人。”

    李天明没法给李学庆解释啥叫国际贸易,也解释不清啥叫外汇。

    只能用最简单的说法。

    “赚外国人的钱,您想想,把外国人的钱,赚到咱中国来,咱们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外国人的钱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不是好事?”

    阿弥陀佛,叔,我不是有意糊弄你的。

    “你要是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把咱没用的破烂玩意儿卖给外国傻洋毛子,咱们富裕了,洋毛子穷了,好事,这肯定是好事。”

    叔啊!你这话要是让吴老太太知道的话,绝对会拿焊枪把你嘴封上。

    啥叫破烂玩意儿?

    “大概其就是这个意思,不过……”

    “别不过了,开会,现在就开会,还和以前一样,大家伙凑钱,把厂子建起来。”

    李学庆是个急脾气,知道能坑外国人更加积极了。

    “全体社员注意了,全体社员注意了……”

    这个时间,各家各户都在忙着做饭,听到又要开会,一个个的心里都在纳闷。

    昨天不是刚开完会嘛!

    咋又要开?

    总不能是账上的钱建桥不够,还要找乡亲们要钱吧?

    带着疑惑,乡亲们吃过晚饭,全都到了大戏台前集合。

    大喇叭里喊了,这次开会要全体村民都参加。

    连男带女,老老少少,一千多口子,都到了。

    戏台上已经摆好了桌子。

    李学庆和李天明坐在上面,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预感到,将要有大事发生。

    “都别吵吵了,安静,安静,咱们抓紧时间开会。”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天明,你先说。”

    李天明起身绕过桌子,走到戏台边上,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看有啥用,是你自己不要的。”

    杜鹃听到身后有人说话,不用回头也知道是妹妹杜巧。

    本来姐俩的感情很好,可自从逃婚的事之后,两人就变得剑拔弩张的。

    随着杜巧的年龄越来越大,关系也愈发紧张了。

    平时在家当着父母的面,杜巧也没少对她冷嘲热讽。

    杜鹃自知理亏,也只能忍耐。

    因为她,连累的杜巧今年18岁了,都没人上门说亲。

    杜立德倒是看好了一个,结果主动上门去说,人家直接回了一句:你们杜家的闺女,我们可不敢要,到时候去接亲,新媳妇跑了,我们家丢不起那个脸。

    “咋?我说错了?”

    杜鹃没回应,杜巧说得没错,是她不要的。

    原先觉得李天明这个人太老实了,被后娘欺负成那样,还不声不响的。

    自己要是嫁过去,也肯定受委屈。

    可谁知道,这才多长时间,李天明俨然已经成了李家台子的带头人。

    不但自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更是带着全村的乡亲一起过上了好光景。

    后悔吗?

    她肯定是后悔的。

    可后悔又有什么用。

    她倒是希望李天明把日子过得稀烂,可偏偏李天明不让她如愿。

    眼瞅着李天明已经飞起来了,而她却还在烂泥地里挣扎。

    心里是个啥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