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94章 皇族疑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从刘墉了解到《一柱楼诗集》以后,此后的数月,负责江苏学政的内阁学士刘墉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他日夜忙碌,查阅大量资料:在堆积如山的卷宗里,他逐字逐句寻找着线索;公堂之上,他目光犀利,审视着每一个案犯,不放过任何可疑之人。

    经过长时间的甄别,终于在乾隆四十三年初,案件迎来了终结。山东参与此案的官员,将涉及此案的所有人员及罪证交付朝廷。乾隆看后大怒:“徐述夔所着《一柱楼诗集》中诗句确有反意,实属罪大恶极。”

    于是,遵谕旨,刑部对徐述夔开棺戮尸,徐家父子三人被直接斩首,另外还有八人被判处死刑,几十人充军入狱!

    刘墉听后,心中苦笑,内心五味杂陈。案子虽然终于了结,可牵连如此众多,实在令人唏嘘。他望着天空,心中默默叹息:这人生之路,总是这般充满无奈与残酷。

    不久之后,刘墉正在书房内整理公务,忽闻门外一阵喧闹。传旨太监尖着嗓子高呼:“刘墉接旨!”

    刘墉赶忙跪地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墉在江苏学政任上,办事得力,督学政绩显着;充江南乡试正考官期间,公正严明。今特升为户部右侍郎,望尔再接再厉,为国效力。钦此!”

    刘墉拜谢道:“臣刘墉谢主隆恩!”他缓缓起身,内心不知该是喜悦还是感慨。

    自此,徐述夔家的全部财产充公,其家属照例缘坐,后人入官家为奴。而曾为徐述夔作传的沈德潜也受到牵连,虽已去世,但礼部侍郎官爵、尚书衔及“文悫”谥号尽被革去,御制祭葬碑文一并仆毁,乡贤祠内牌位亦被撤去。

    这起案件成为清朝中后期文字狱的典型案例,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许多无辜之人受到牵连,使得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更加压抑,文人雅士人人自危……

    此次“文字狱”,虽然不是刘墉引起,但是由于他的参与,而且正好出任江苏学政、充江南乡试正考官,刘墉难免在天下文人雅士之间再次留下骂名。

    此案结束之后,刘墉一病不起。他卧病在床,每日汤药不断,可那病症却如附骨之疽,怎么也驱不散。他望着雕花床顶,眼神空洞,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文字狱案中那些受牵连之人的面孔,声声哀号仿佛还在耳畔回响。

    府中的管家张成,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看着自家老爷日渐消瘦的面容,心疼不已。“老爷,您多少吃点东西吧,这都好几日没好好进食了。”张成端着一碗米粥,轻声劝道。刘墉微微摇头,声音虚弱:“张成,我这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实在难以下咽。”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原来是刘墉的好友、内阁学士纪晓岚。纪晓岚匆匆走进屋内,看到刘墉的模样,眼眶一红:“崇如,你这是何苦呢。”刘墉苦笑着摆摆手:“我本一心为朝廷效力,却不想成了这场悲剧的推手。”

    纪晓岚在床边坐下,长叹一口气:“如今这世道,文字狱频发,文人噤若寒蝉。你我虽有心改变,却无能为力。”刘墉挣扎着坐起身,目光坚定:“不,我不能就这样消沉下去。本案以及多年前的阎大墉案皆与我有关。我既已升任户部右侍郎,便要在这新的位置上,多为百姓做些实事,为天下学子做些事,来弥补我心中的愧疚。”

    送走了纪晓岚,和?又来了。他看着刘墉的样子,怜惜地说道:“伯父完全不必如此!只不过是些个酸儒罢了!怎能让您如此痛惜!”

    刘墉听到和?的话语,顿时怒火中烧,支撑着身体骂道:“滚——!和?!你给我滚——!”

    和?见到刘墉大发雷霆,站起身嘴里小声嘟囔着退了出去。至于他嘟囔的是什么,我们谁也没听清楚。

    而和?的话,却把刘墉气个不轻。我赶紧上前说道:“三哥,千万不必生气,您得赶紧养好身体,早点投入到参与朝政之中去。如今和?的势力更加强盛,在朝堂之中已经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可不能没人组织抗衡呀!”

    刘墉听到我的话,微微点头称是。于是,刘墉开始认真恢复身体,决定尽快投入到处理朝政之中。

    为什么刘墉听到我的想法,很快就想尽快投入到为朝廷做事当中呢?此时的和?,确实不简单。和?现在担任:吏部右侍郎,协助吏部尚书管理官员任免、考核等事务;步军统领,即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治安和守卫工作,品秩正二品;崇文门税务总督,总管行营事务,负责征收崇文门一带的税务;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镶蓝旗满洲的军政等事务;正白旗都统,负责管理正白旗事务;领侍卫内大臣,负责统领侍卫亲军,保卫皇帝安全。

    好家伙,和?在短短几年内就身兼多职,实权在握。如果刘墉还不振作精神,立即登场,恐怕这朝政一定会被和?左右。

    刘墉的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刻走马上任户部侍郎。户部事务繁杂,堆积如山的账目等着他处理。他每日早早来到衙门,仔细核对每一笔收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贪腐漏洞。

    刘墉到任户部不久,便发现了一桩棘手的账目问题。一笔巨额的军饷支出,账目却做得极为模糊,经手的官员们相互推诿责任。刘墉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贪腐案。

    在调查过程中,刘墉遭遇了重重阻碍。户部一些官员,不是对他阳奉阴违,就是暗中破坏他的调查计划。有一次,刘墉好不容易找到了关键证人,可就在他准备询问之时,证人却突然失踪,只留下一封威胁信,警告刘墉不要再查下去。

    然而,刘墉并未被这些威胁吓倒。他深知,若不揭开这背后的黑幕,国家的利益将遭受巨大损失,百姓也会因此受苦。他一边暗中安排我继续寻找证人,一边让拜唐阿从其他方面入手,试图找到突破口。

    最终查明,这笔款项被人层层克扣中饱私囊了。刘墉查清之后气愤不已,立刻在早朝上向乾隆奏了一本。乾隆听完刘墉的参奏,龙颜大怒,猛拍御案,喝道:“竟有这等事!户部乃是国家钱粮重地,尔等官员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公然贪墨军饷,是何居心!”满朝文武皆吓得跪地不起,大气都不敢出。

    和?站在一旁,心中暗怨刘墉多事。他还是义愤填膺地附和道:“陛下,刘大人所言极是,此等贪腐之徒实在罪不可恕,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实则暗自盘算如何保住一些官员,将他们拉到自己身边。

    刘墉趁热打铁,将调查所得的证据一一呈上,详细说明了涉案人员的名单以及贪腐的手段和金额后说道:“陛下!正如和?和大人所说,必须严惩。故微臣以为,这些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不杀不足以立皇威!”

    乾隆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证据,听着刘墉的奏陈,脸色愈发阴沉,当即下旨将那些贪官污吏斩立决……

    这一下子,满朝文武皆大吃一惊,和?被惊得目瞪口呆。谁都没想到,刘墉的奏陈,会让乾隆当机立断。更可怕的是,刘墉竟然对此案的细节了解得如指掌。

    就当那些贪官污吏快要被斩的时候,其中户部的一个被斩郎中要求私下里见刘墉,为了免死,说有要事相告。刘墉听到后就带着我和付钰到了死囚牢见他。他见了我们后,看了看我和付钰,刘墉说我们都是自己人,不碍事。

    于是他向刘墉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些贪官污吏把军费挪去,送给了一个人,那个人用这些钱购买军用物品。

    而这个人,就是前太子爱新觉罗·胤?的长子爱新觉罗·弘皙。刘墉听后激灵灵打了个冷颤,心想:“我嘞个老天爷呀!原来一直查的那个神秘人物原来是他?”

    刘墉强压下内心的震惊,目光紧紧锁住那死囚,追问道:“你且细细说来,弘皙要这些军饷和军用物资究竟所为何事?还有,你们之间是如何联络的?”

    死囚哆哆嗦嗦地说道:“小的也不太清楚他具体要做什么,只知道是大事。我们都是通过一个叫福安的中间人联络,每次都是福安传达弘皙的指令,我们按要求把东西准备好交给他。”

    刘墉沉吟片刻,又问:“以你所知,还有何人参与?而这福安如今在何处?”死囚苦着脸道:“大人,小的只听说兵部也有人参与,其它的真不知道。每次都是福安主动来找我,我从来没打听过他的行踪。”

    从死囚牢出来后,刘墉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我焦急地问道:“三哥,这下可如何是好?这弘皙身为前太子之子,身份敏感,他暗中谋划这些,莫不是有谋反之心?”

    刘墉微微点头,“此事干系重大,绝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这个福安和兵部的那个人,顺藤摸瓜,弄清楚弘皙的真实意图。”

    于是,刘墉一面安排付钰在京城各处秘密打听福安的下落,一面亲自查阅各种典籍资料,试图从弘皙的过往经历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刘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查到弘皙在乾隆初期曾经联络一些贵族意图谋反,但很快被发现。在履亲王、诚亲王和傅恒等人的协助下,把他的阴谋挫败了。念及他是皇亲国戚,并没有对他严肃处理。

    如今他死心不改,仍然暗中谋划推翻乾隆王朝。刘墉查出端倪后,就将此事禀报给了乾隆。乾隆密旨:这次如果罪证属实,擢刘墉秘密处理所有知情人后用妥善的方式公布于众,不必另行请旨。

    于是,刘墉在乾隆授意下命令我和付钰,带领拜唐阿们展开了对弘皙一党的秘密调查。

    几日后,付钰匆匆来报,说在城西的一家小茶馆里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之人,很可能就是福安。刘墉不敢耽搁,立刻带着我和付钰,乔装打扮后前往茶馆。

    到了茶馆,刘墉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可疑之人。他使了个眼色,让我和付钰及几个拜唐阿们分散开来,将那人悄悄围住。就这样,福安被秘密带到了京城郊外的一个废弃道观。

    到了地方,刘墉走到福安跟前,低声道:“福安,知道我们把你带到这里的原因吧!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想问问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