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听了刘墉的话深感欣慰,说道:“刘墉所奏正合朕意,准奏!那就任命和?及纪晓岚皆为钦差,务必查清这些大案,钦此!”
和?听后满心欢喜,内心十分感激刘墉,心想:“刘伯父还是想着我的,如果处理好这件事,还能得到皇上欣赏,或许还能升官。”于是跪下山呼万岁。
纪晓岚听后,后悔不已。他深知前去江苏,若处理好了,便能留一世清明;若处理不好,便会遗臭万年。但是,即便内心极不情愿,也得谢乾隆隆恩。
下朝之后,和?第一个来到刘墉府上,见到刘墉双膝跪倒,口称:“学生感谢刘伯父举荐之恩!”
刘墉扶起和?说道:“希望你此去,一定要为国为民着想,不负皇恩,秉公执法,给在下一个满意的答卷。”
“学生绝不辜负刘伯父厚望!”和?激动地说道。
和?还未离开,纪晓岚就来到了刘府。见到刘墉说道:“刘兄,刘大人呐!你这不是把纪某架在火炉上烤吗?我纪晓岚可没得罪你刘墉吧!”
刘墉听后哈哈一笑,说道:“纪大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只有亲自处理一些事情,才知道得失成败!”
和?也在一旁说道:“刘大人是想让你出去历练一番。不然,将来遇到大事如何应对呀?”
纪晓岚问刘墉:“你得教教我!如何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当?”
刘墉说:“这还不简单?只要你把心思放在忠君爱国之上,一心为国为民去做事,就不会‘走错路。”
话说回来,纪晓岚自从考中进士,除了那次跟随刘墉查看全国旱情之外,一直留在乾隆身边,根本没有自行处理过大案要案。这次他独自前往江苏,心里肯定没底,不过也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和?领命前往新疆查办叶尔羌高朴私役采玉案,一到地方,便摆出雷厉风行的架势。他深知此案牵涉甚广,稍有不慎便会触动各方利益。高朴身为皇亲国戚,平日在叶尔羌横行无忌,私役百姓采玉,所获珍宝大多流入自己腰包。
和?到了叶尔羌,先找了个地方住下,悄悄对身旁的心腹说:“去,把咱们的人都撒出去,尽快摸清高朴采玉的具体运作,还有他藏匿赃物的据点,一个都不能漏。”
心腹恭敬点头:“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办。”
几日后,和?与心腹再次碰面。心腹说:“大人,都查清了。高朴采玉的运作极为隐秘,他们在矿区威逼利诱当地百姓,日夜开采,采出的美玉都藏在这几处地方。”说着,递上写有地点的纸条。
和?接过纸条,眼中闪过一丝暗喜:“好,你办事得力。通知随行官兵,咱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这些地方,务必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突袭现场,官兵们如猛虎下山,迅速控制局面,一箱箱美玉被搜出,高朴的党羽们惊慌失措。当这些罪证摆在高朴面前时,高朴略显失措,却仍强装镇定:“和大人,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说着,偷偷掏出一沓银票,往和?手里塞,“这点小意思,还望和大人高抬贵手。”
和?面色一沉,严词拒绝,将银票还给高朴,道:“高大人,你休要妄想。我此次办案,是为彰显皇威,容不得你这些歪门邪道。”
审讯大堂,气氛压抑。高朴心存侥幸,嘴硬道:“我没罪,你们这是冤枉好人!”
和?眉头一皱,冷笑一声:“哼哼!到现在还嘴硬。来人,把搜查到的账本和往来信件呈上来!”
旁边的人呈上账本和信件,高朴脸色瞬间煞白。
和?拿起账本,在高朴面前晃了晃:“铁证如山,你还有何话可说?”
高朴瘫坐在地,无奈低头:“我……我招。”
案子真相大白之后,和?将高朴就地处决,其主要党羽等押解回京,面见乾隆。在乾隆面前,和?恭敬跪地:“陛下,高朴采玉一案已审结,罪犯党羽罪证在此,请陛下御览。”
乾隆看着,满意地点点头:“和爱卿,你此次办案效率颇高,且公正无私,朕没有看错人,很是满意。”
和?磕头谢恩:“陛下谬赞,这都是奴才分内之事,能为陛下分忧,是奴才之荣幸。”
乾隆面露笑容:“嗯,继续好好为朕效力,日后必有嘉奖。”和?心中暗喜,脸上愈发恭敬地说道:“奴才定不负陛下圣恩!”
经此一事,和?在朝中的声望又上了一层楼。
另一边,纪晓岚抵达江苏,面对江苏巡抚杨魁及江宁布政使陶易对涉及徐述夔反诗一案监管不力的棘手局面,他深知不能操之过急。纪晓岚先微服私访,深入民间收集证据,了解到这起案件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官场纠葛。原来,杨魁与陶易虽非故意纵容,但因官场的互相推诿和利益牵扯,导致案件未能及时处理。
纪晓岚回到官署后,传讯杨魁和陶易。二人见到纪晓岚时,满脸惶恐。杨魁跪地哭诉自己并非有意渎职,只是被下属蒙蔽。陶易则言辞闪烁,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纪晓岚见状,怒拍惊堂木,正色道:“二位身为朝廷命官,肩负一方重任,如此懈怠,国法难容!”随后,纪晓岚将听到的和见到的一一讲给二人,说道:“怎么?还要让本官拿出证据么?”杨魁和陶易顿时哑口无言。
在处理此案时,纪晓岚并没有一味严惩,而是考虑到江苏官场的稳定和后续事务的开展。
他向乾隆上书,详细阐述了案件经过和自己的处理建议:“陛下!臣查巡抚杨魁和布政使陶易在徐述夔案发时确有失职之责。但平日政绩较好,也深得百姓赞许。臣认为可从轻处罚,以观后效;同时,对江苏官场进行一次大整顿,肃清官场风气,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乾隆看了纪晓岚的奏章,采纳了他的建议。江苏官场经此一役,风气为之一新,纪晓岚也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同僚的尊重。
回到京城后,纪晓岚分别向乾隆复命。朝堂之上,乾隆看着两位得力臣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刘墉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也暗自感慨。
这次办案,和?展现了他的果敢和手段,纪晓岚则凸显了他的智慧与沉稳。三人在朝堂上的故事,也才刚刚拉开新的帷幕,未来还有更多的风云变幻等待着他们去应对。
乾隆四十四年,六月的京城,骄阳似火,烤得地面发烫。整个朝廷却因六世班禅东行,沸腾得如同鼎沸的油锅。
和?身为户部侍郎,又署理理藩院尚书事务,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一大早,他便匆匆赶到官署,刚坐下,就见福隆安大步走了进来。福隆安身为接待工作的主持者,同样一脸疲惫却又精神抖擞。
“和大人,班禅大师的队伍又近了一程,咱们可得加快准备了。”福隆安一坐下,便开门见山地说。
和?点点头,眉头微皱:“福大人,此次班禅东行意义非凡,关乎朝廷与藏地的关系,文书翻译可容不得半点差错。”说着,他拿起一份刚译好的文书,递给福隆安,“你看看这份,我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
福隆安接过,仔细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儿,疑惑道:“和大人,我瞧着没什么问题啊,这不是译得挺准确的吗?”
和?微微一笑,指着其中一段说:“福大人,你看这句,藏文中‘功德一词,此处虽直译过来没错,但在藏传佛教语境里,它更偏向于‘福慧圆满之意。若咱们就这么呈上去,只怕会让班禅大师觉得咱们不够重视。”
福隆安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和大人不愧精通藏文,如此细微之处都能察觉,是我疏忽了。”
和?谦虚地摆摆手:“福大人过奖了,我也是多年研习藏文,才略知一二。这些年与藏地往来事务增多,多掌握些总是好的。”
这时,一名下属匆匆进来,呈上一份加急文书:“大人,这是前线驿站传来的,班禅大师一行明日便能抵达京城郊外。”
和?和福隆安对视一眼,同时起身。福隆安说:“我这就去再检查一遍沿途食宿与进京行程安排,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和?则说:“我再把所有翻译文书过一遍,确保与班禅大师沟通顺畅。”
第二日,京城郊外,和?、福隆安率领一众官员早早等候。远远地,便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京城进发,那便是六世班禅及其随行。
班禅大师下了马车,和?上前一步,双手合十,用流利的藏文问候:“班禅大师,一路辛苦了,朝廷上下盼您已久。”
班禅大师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也用藏文回应:“没想到在此能听到如此纯正的藏语,大人有心了。”
一旁的福隆安虽听不懂藏语,但看到班禅大师的神情,也知道和?这一番问候起了大作用。
接下来的日子里,和?凭借着精湛的藏文能力,在班禅与清廷的沟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每一次交谈,每一份文书往来,都因他的准确翻译而毫无阻碍。朝堂之上,众人对和?的藏文才能赞叹不已,而这一场盛大的会面背后,又将引发怎样的官场故事,仍旧悄然酝酿之中。
就在班禅大师东巡的同时,河北井陉出了件天大的事儿,就像往那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大石头,激起千层涟漪。
井陉有个秀才叫梁绿野,虽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可胸膛里装着满满的正义感,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容不得一丝黑暗。
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井陉县知县周尚亲,竟然昧着良心扣下百姓的粮款。这粮款,可是百姓们的救命钱,关乎着一家老小的温饱,周尚亲这一扣,百姓们只能敢怒不敢言,背地里偷偷抹眼泪。
梁绿野知道后,怒发冲冠,“噌”地一下火冒三丈,心里想着:“这等贪官污吏,绝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