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28小说网 > 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111章 总督直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陈辉祖案子的终结,刘墉的冤屈得以洗清,他更加得到乾隆的肯定。可是,和?与陈辉祖暗中勾结陷害刘墉的秘密被老学士英廉知晓后,老学士便一病不起。

    和?跪在老学士英廉的病榻前,聆听着老学士最后的训诫。英廉的声音微弱而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在和?的心头。

    “和?啊……你聪明过人,手段高明,但心术不正……终究会害了自己。”英廉艰难地喘息着,眼神中透出一丝悲悯与无奈。

    和?低着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心中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不敢抬头直视英廉的目光,只是低声回应:“祖父大人教训得是,和?知错了。”

    英廉微微摇头,似乎看穿了和?的虚伪,继续说道:“你与陈辉祖勾结,陷害刘墉,虽然一时得逞,但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刘墉如今洗清冤屈,而你……你的路,还能走多远?”

    和?心中一紧,手指微微颤抖。他知道英廉所言非虚,但他早已深陷权力的泥潭,无法自拔。他咬了咬牙,低声说道:“祖父大人,和?只是一时糊涂,今后定当改过自新,绝不再犯。”

    英廉苦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改过自新?和?啊,你心中早已被贪欲蒙蔽,哪里还有改过的余地?先前国泰案,若非刘墉、纪晓岚为你说情,你哪里还有今日?我只盼你能悬崖勒马,否则……否则……”

    话未说完,英廉的气息忽然急促起来,脸色苍白如纸。和?见状,连忙起身扶住英廉,焦急地喊道:“祖父大人!祖父大人!快叫大夫!”

    英廉紧紧抓住和?的手腕,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和?……你若再不回头,必将……自食恶果……”

    话音未落,英廉的手便无力地垂了下来,眼睛缓缓闭上,气息全无。

    和?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他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惧,仿佛英廉的临终之言如同一道诅咒,萦绕在他的心头。他缓缓松开英廉的手,后退几步,脸色阴晴不定。

    “祖父大人!祖父大人……您走了,可您的话,我却无法忘记……”和?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但事已至此,我已无路可退。刘墉……乾隆……你们都别想阻止我!”

    他转身离开房间,背影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得格外阴冷。和?的心中,早已被权力和欲望填满,英廉的警告,不过是过眼云烟。

    然而,他并未察觉到,窗外一道黑影悄然离去,消失在夜色中。那是刘墉派来监视和?的密探,早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刘墉得知英廉临终前的告诫与和?的反应后,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和?果然心怀不轨,若不早日加以震慑,必成大患。”于是刘墉决定前去英廉府上吊唁。

    刘墉约上纪晓岚、钱沣,并邀请了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一同来到英廉大学士府邸。英廉大学士府中一片肃穆,白幡低垂,哀乐声声。和?早已在灵堂前守候,见众人到来,先是心中微微一愣,然后赶紧整理好神态上前迎接,脸上带着悲戚之色说道:“刘大人、纪大人、钱大人、阿桂大人,几位大人前来,和?感激不尽。”和?朝着我们一躬到地。

    阿桂大学士微微点头,用深沉的目光看了和?一眼,淡淡道:“英廉大学士乃朝廷栋梁,为国鞠躬尽瘁,今日不幸离世,我等自当前来吊唁,送他最后一程。”

    然后,阿桂从随从手中接过乾隆给英廉大学士的悼词,大声读道:

    悼英廉大学士

    朕闻英廉溘然长逝,痛惜之情,难以言表。英廉自雍正十年登科,入仕以来,历经两朝,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忆其初出,勤勉于笔帖式之位,事无巨细,皆能处置得当,崭露头角。后历任大名知府、永定河道等职,每任一职,皆以民生为念,以社稷为重。任职期间,治理水患,安抚百姓,政绩卓着,声名远扬。

    乾隆年间,英廉更是屡挑重担,先后担任刑部尚书、户部侍郎、正黄旗满洲都统、直隶总督等要职。其于刑部,公正断案,不徇私情,使律法得以严明;于户部,精心筹划,开源节流,保障国家财政之稳定;于地方,洞察民情,兴利除弊,百姓安居乐业。

    英廉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面对权贵,不卑不亢,坚守原则;面对利益诱惑,不为所动,一心奉公。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善画山水墨竹,着有《梦堂诗稿》,才情出众,令人钦佩。

    朕常与英廉商讨国事,其见解独到,分析透彻,总能为朕排忧解难。其忠诚之心,日月可鉴;其勤勉之态,堪称楷模。朕本望其能继续辅佐朕,共图国家之昌盛,然天不假年,一朝离去,朕失股肱之臣,国家失栋梁之才。

    今英廉已逝,朕心中悲痛万分。其功绩将永载史册,其精神将激励后世臣子。朕当铭记其贡献,以告慰其在天之灵。愿英廉一路走好,安息于九泉之下。

    阿桂宣读完乾隆的悼词,接着又从随从手中接过乾隆赐英廉大学士谥号诏书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大学士英廉,自入仕途,历经数秩,竭忠尽智,功绩昭着。其学养深厚,通达经史,以文才辅弼朕躬,于朝廷典制、文治教化多有建树,此为“文”之表也。

    其为人正直端肃,处事沉稳有度。任职期间,恪尽职守,不避艰险,凡所经办之事,皆能严谨周全,一丝不苟。遇有政务之繁难、官场之纷扰,皆能秉持公正,刚正不阿,整肃朝纲,清正风气,实乃“肃”之典范。

    综其一生,德才兼备,忠君爱国,于国于民,贡献殊伟。今其溘然长逝,朕心悲痛。为彰其功绩,表其品行,特赐谥号“文肃”。望诸臣以英廉为榜样,勤勉奉公,为国家之兴盛而不懈努力。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乾隆四十八年九月

    阿桂宣读完毕乾隆的悼词和诏书之后,侧身站在了一旁。刘墉、纪晓岚与钱沣也纷纷上前,向英廉的灵位行礼。

    吊唁完毕,众人移步至偏厅稍作休息。刘墉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转向和?,缓缓说道:“和大人,英廉大人临终前可曾留下什么遗言?”

    和?闻言,心中微微一颤,脸上却不动声色,叹息道:“祖父大人临终前只是嘱咐我要谨守本分,为国尽忠,莫要辜负朝廷的信任。”

    刘墉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英廉大人一生清廉正直,临终前仍不忘教诲后人,实在令人敬佩。和大人身为英廉大人的孙婿,自当谨记他的教诲,莫要辜负了他的期望。”

    和?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隐隐感到些许不安,他察觉到刘墉话中有话。

    这时,纪晓岚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几分深意说道:“和大人,近日朝中事务繁忙,不知您可曾听闻一些关于陈辉祖案的后续消息?”

    和?心中一凛,脸上却依旧平静,摇头道:“陈辉祖案已结,朝廷已有定论,我未曾听闻什么后续消息。纪大人为何有此一问?”

    纪晓岚微微一笑,淡淡道:“只是随口一问,毕竟此案牵涉甚广,难免有些余波未平。”

    和?心中愈发不安,正欲再说什么,阿桂忽然站起身来,沉声道:“诸位,英廉大人已逝,朝廷事务繁多,我等还需尽快回宫商议要事。和大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和?连忙起身相送,心中却暗自松了一口气。待众人离去后,他独自站在府门前,望着远去的马车,眼中闪过一丝阴冷。

    “刘墉、纪晓岚……你们果然对我有了猜疑。”和?低声喃喃,拳头紧握,“既然如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与此同时,刘墉坐在马车中,眉头紧锁,对纪晓岚说道:“和?此人,心机深沉,今日他虽未露破绽,但我总觉得他心中有鬼。”

    纪晓岚点头道:“不错,英廉大人临终前定是察觉到了什么,才会对和?有所告诫。我们需多加提防,以免他再兴风作浪。”

    钱沣也附和道:“刘大人,纪大人,此事非同小可,我们需尽快禀明皇上,早作打算。”

    刘墉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和?在朝中势力庞大,若无确凿证据,贸然行动只会打草惊蛇。我们需暗中调查,待时机成熟,再一举揭发他的劣迹。”

    众人点头称是,马车缓缓离开了英廉的学士府。

    自从英廉大学士去世之后,和?身边没有了直接约束,他的贪婪心态更加表露无遗。他不仅代表大清国与东印度公司做贸易,还私下与东印度公司有生意往来。

    通过和东印度公司做生意,他积攒了丰厚的家底。并且利用这些财富,在全国开设了许多当铺、钱庄等等。这也是他在乾隆后期被人称作大贪官的主要原因。

    而此时的朝廷也开始逐渐分成了两大政治派别:一是以和?为首、以金钱利益为主的贪腐派;一是以阿桂为首的清流派。

    而刘墉属于哪一派呢?别看我经常在刘墉身边,我还真是弄不明白刘墉是哪一派的人。因为刘墉在直隶总督任上,一丝不苟,绝不允许手下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一旦查实,绝不姑息。

    比如有一次,他正坐在总督府的书房中审阅公文,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只见他的刑名师爷匆匆走进书房,神色慌张,手中还拿着一封密信。刘墉抬起头,目光犀利地看向师爷,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师爷赶忙将密信呈上,说道:“大人,刚刚收到线报,您辖下的一处知府衙门,有个叫赵奎的通判,被人举报私下收受盐商的贿赂,数额巨大,而且疑似还牵涉到一起私盐贩卖的大案。”

    刘墉听闻,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迅速展开密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的内容详实,列举了赵奎收受贿赂的时间、地点以及涉及的人员。看完信,刘墉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简直是胆大包天!我在直隶总督任上三令五申,严禁贪污腐败,竟然还有人敢顶风作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