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28小说网]
https://www.28xs.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句话,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在朝堂上激起千层浪。朝臣们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犹如一阵嗡嗡作响的蜂群。
刘墉站在群臣之中,他身形清瘦,一袭朝服笔挺,却眉头微皱,神色凝重。心中如同一架精密天平,快速权衡着此次南巡的利弊。他深知,南巡之举影响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
这时,礼部尚书兼光禄大夫曹秀先稳步率先出列。他身形富态,脸上堆满了恭敬,双手高高举起笏板,躬身道:“皇上,南巡实乃圣明之举啊!我朝国力昌盛,南巡可彰显我朝之赫赫国威,让四方蛮夷闻风丧胆。再者,皇上亲临民间,能真切体察百姓疾苦,此乃万民之幸,社稷之福啊!”
然而,话音刚落,户部侍郎成书便面露难色,忧心忡忡地走出队列。他微微低头,额头上似有细密汗珠,小心翼翼地奏道:“皇上,前几次南巡,耗费着实巨大。虽说如今国库尚算充盈,可如此频繁且大规模的南巡,恐会对百姓赋税造成影响。百姓乃我朝根基,若赋税过重,恐生民怨,还望皇上三思啊!”
成书的话音未落,和?出班质问道:“成侍郎!如今我大清国力昌盛,难道皇上想出去走走看看的一点银子都拿不出吗?”
成书一看自己的顶头上司和?说了话,便不敢再说什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再言语。
乾隆皇帝听到和?与成书的对话,目光凛冽,带着几分审视,投向了刘墉,说道:“刘爱卿,你向来见解独到,意下如何?”
刘墉听闻,心中一颤,整了整身上朝服,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出列。他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礼,而后抬起头,目光坦然与乾隆对视,从容说道:“皇上,南巡之举,若能借此契机整顿吏治,深入了解民间疾苦,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此次南巡,务必注重节俭,切不可铺张浪费。否则,不但会加重百姓负担,更可能引发民间不满,有损我朝根基。”
乾隆皇帝听闻,陷入了沉思。他微微眯起双眼,脑海中快速权衡着各方利弊。良久,他缓缓睁开双眼,目光坚定地说道:“刘爱卿所言极是。朕此次南巡,定当以体察民情、整饬吏治为首要目的,节俭行事,绝不让百姓承受过重负担。”
随着乾隆皇帝这一番话落下,南巡之事,就此定下。朝堂之上,群臣虽各有心思,但皆不敢再有异议,纷纷跪地,齐声道:“皇上圣明!”
于是,在数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万事俱备。乾隆四十九年仲春,风和日丽,碧空如洗,仿佛连老天爷都在为这场盛大的出行而助兴。乾隆皇帝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的五爪金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即将腾飞。他带着刘墉及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地踏上了第六次南巡之路。
此番南巡的队伍,堪称壮观。只见旗幡招展,遮天蔽日,五彩的旌旗随风猎猎作响。南巡队伍绵延数里,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缓缓游动在广袤的大地上。侍卫们身着精良的铠甲,腰佩利刃,神色冷峻,透露出一股肃杀之气。文武大臣顶戴花翎,神色庄重,尽显儒雅风范;护卫将军们盔明甲亮,英姿飒爽,彰显着不凡的气势。
乾隆皇帝端坐在华丽至极的龙辇之中,这龙辇由数匹毛色鲜亮的骏马拉动,辇身以精挑细选的上等木材打造,外部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镶嵌着无数的珍珠宝石,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辇内铺设着柔软的绸缎坐垫,摆放着各种精致的器物,尽显奢华。刘墉则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紧随马车而行。他身姿挺拔,目光敏锐,时刻留意着四周的动静。
一路上,消息早已不胫而走,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怀着敬畏与好奇的心情,想要一睹圣颜。人群密密麻麻,如同潮水一般涌动。老人们拄着拐杖,在儿孙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赶来;妇人们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年轻的小伙子们则身手矫健,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想要寻找一个更好的位置。
乾隆皇帝透过纱窗,看着街道两旁拥挤的人群,心中满是感慨。他微微掀开车帘,微风拂过他的脸庞,带来丝丝暖意。眼前的百姓们,大多穿着整洁的衣衫,面带笑容,看起来生活颇为安逸。路旁的店铺生意兴隆,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景象。看到这一幕,乾隆皇帝心中颇为欣慰,转头对身旁骑马的刘墉说道:“刘爱卿,你看这一路百姓安居乐业,市井繁华,实乃我朝之幸,朕心甚慰啊。”
刘墉听闻,赶忙恭敬地拱手行礼,神色谦逊而认真地回道:“皇上圣明,此皆皇上多年来宵衣旰食、治理有方的结果。皇上以仁政治国,恩泽四海,百姓方能尽享太平。然而,微臣以为,市井所见虽一片祥和,但仍需深入民间,多番探查,方能了解最为真实的民情。毕竟,表面的繁华之下,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
乾隆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刘爱卿所言极是。朕此次南巡,正是要全方位了解民间实情,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言罢,他放下车帘,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似乎已经做好了深入民间、洞察一切的准备。而队伍,依旧浩浩荡荡地向前行进,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预示着这场南巡之旅,必将充满故事与传奇。
南巡队伍一路迤逦前行,这一日,来到了一座繁华的城镇。城镇中,街道纵横交错,店铺林立,行人如织,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一派热闹景象。乾隆皇帝望着这看似繁荣的城镇,心中忽生一念,决定在此停留,微服私访,探一探这盛世之下的真实民情。
刘墉心领神会,紧紧陪同在乾隆皇帝身旁。二人皆褪去了华丽的朝服,换上了寻常百姓的粗布衣衫,悄然混入人群之中。他们漫步在街头巷尾,看似悠然自得,实则目光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行不多时,一阵嘈杂的人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循声望去,只见一家茶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二人相视一眼,信步走进茶馆。茶馆内,烟气缭绕,人们或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或高谈阔论,一片喧嚣。
乾隆皇帝和刘墉寻了个角落坐下,点了一壶茶,静静地听着周围人的交谈。这时,邻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左右环顾了一番,压低声音说道:“你们知道吗?咱这儿的县令,可没少搜刮民脂民膏。”
此言一出,周围的人纷纷附和。一个面色黝黑的中年汉子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今年收成不好,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可上头的税却一点没少,日子难过哟。”
“听说县令还和那些富商勾结,对商户们也是百般盘剥,好多小本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另一个年轻人也愤愤不平地说道。
乾隆皇帝听着这些话,脸色渐渐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怒色。刘墉看在眼里,心中明白,看来此次微服私访,已然发现了吏治方面的问题。
二人默默喝完茶,悄然离开了茶馆。走在街道上,乾隆皇帝眉头紧锁,对刘墉说道:“刘爱卿,看来这地方吏治确有问题,百姓们苦不堪言。你去查一查,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刘墉神色凝重,躬身领命:“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回到临时住所,刘墉片刻未歇,立刻着手准备调查事宜。他深知,此事关乎百姓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不打草惊蛇,刘墉乔装打扮成一个经验丰富的道士,背着行囊,穿梭于城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他与农夫们一同唠嗑,倾听他们的疾苦;与商贩们攀谈,了解市场的乱象;与当地的百姓交朋友,从他们口中收集关于县令的种种劣迹。每一条线索,他都小心翼翼地记录下来,如同一位辛勤的工匠,精心雕琢着证据的拼图。
经过几日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掌握了县令贪污受贿的确凿证据。从收受富商的巨额贿赂,到巧立名目增加百姓赋税,每一项罪行都铁证如山。
刘墉怀揣着证据,匆匆来到乾隆皇帝面前。他将整理好的卷宗呈上,说道:“皇上,经过微臣的调查,已查明该县令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的罪行,证据确凿。”
乾隆皇帝翻开卷宗,越看脸色越难看,待看完最后一页,他猛地将卷宗拍在桌上,怒喝道:“此等贪官,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败坏朝纲,着实可恨!着即革职查办,严惩不贷,以正国法,以慰民心!”
刘墉领命,迅速行动。他与钱沣协同当地的官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县令逮捕归案。公堂之上,面对如山的铁证,县令无从抵赖,只得认罪伏法。
刘墉依照律法,对县令作出了严厉的惩处。消息传出,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对乾隆皇帝的圣明和刘墉的公正赞誉有加。城镇的上空,回荡着百姓们山呼万岁的声音,仿佛一扫往日的阴霾,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南巡的队伍沿着既定路线继续前行,一路风光流转,却也难掩乾隆皇帝心中对民生的关切。这一日,众人来到了一处水患频发之地。踏入这片区域,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生忧虑。
只见河道之中,淤泥堆积如山,几乎将河道堵塞得只剩窄窄的一条细流,河水浑浊不堪,泛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河道两边的堤坝,由于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裂缝,仿佛随时都会崩塌。堤坝上杂草丛生,更显荒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